2)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谁的天赐良机?_史上最强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比自己关宁军战斗力更强的兵马不成,不用自己,他还能用谁?

  吴三桂明知北京城危在旦夕,可还是带着关宁军待在海关不挪窝,实际上也是打着在乱世中保存实力的小算盘。

  在清军大营之中,多尔衮和众王公贝勒大臣正在议事,却忽然间听帐外传来马蹄声,紧跟着一阵脚步声过后,浑身血迹斑斑的阿巴泰走了进来。

  阿巴泰本来憋了一肚子气,接到撤军命令后是马不停蹄的跑了回来,看见面色深沉的多尔衮之后这气也不敢往外撒,只得跪下来闷声道:

  “摄政王,我回来了。”

  “回来了?军情刺探的如何?”多尔衮抽了口大烟,先是吞云吐雾一番,这才淡淡的出声询问。

  不过满帐的王公大臣都知道,多尔衮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在借机向阿巴泰兴师问罪。

  阿巴泰在战场上勇悍,可到了这里却像个犯错的孩子,抬起头看一眼多尔衮,竟然直接主动承认错误。

  多尔衮脸上表情缓了缓,很显然是对阿巴泰老实巴交的态度十分满意。

  无论他此前多么想把阿巴泰这没脑子的莽夫给弄死,然后自己掌管正蓝旗,但是关键的用人之际,满清内部可不能再有什么动荡,而且这种莽夫留着还是有用处的。

  多尔衮立即放下手中大烟袋,起身说道:

  “七哥说的哪里话,大家都是八旗的王公贵胄,都是为皇太后和皇上办事,要什么上下之分?”说到这里,多尔衮脸色一变,沉声道:

  “下次若是再不服从本王的调令,擅作主张,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阿巴泰前面正在诚惶诚恐的庆幸,听到最后又是吓了一挑,赶紧低头认罪伏法,周围的贝勒们也是出来打圆场,说了几句有的没的。

  过不久,阿巴泰这才是说起正事:

  “摄政王,我带人去黄村看了看,满地都是扎营的痕迹,但却没见到一个南蛮子,会不会是阿哈们的消息有误?”

  多尔衮闻言沉思起来,抽了口大烟,问道:

  “消息确切,不会有误。本王想知道的是什么兵马你打了半个晚上,竟然伤亡了两百多个勇士?”

  听见这话,阿巴泰有些不好意思,说道:

  “应当...是流贼的人马!”

  “哈哈哈,阿巴泰,难不成你是打完才知道的?”忽然间,一旁穿着红色全身铠的豪格听出了什么,当即讽刺起来。

  阿巴泰支支吾吾不出声,但多尔衮此时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这上面,听到阿巴泰的话,他又是陷入沉思。

  本来多尔衮就对流贼忌惮不已,毕竟这闯军多年以来也是席卷中原,战斗力怎么会弱了。

  此次入关之所以搞出一次千里奔袭,为的就是想避过这足有百万之数的李自成大军,没成想明军没遇上,却阴差阳错先和大顺兵交了手。

  据阿巴泰所说,这支忽然冒出来的大顺军只有一万多人,但衣甲兵器都十分整齐,居然在夜里和正蓝旗的骑兵打了个不可开交。

  一个不知名的大顺将军,居然在和鞑清的饶余郡王阿巴泰过几手之后活了下来,这更是让多尔衮觉得吃惊。

  阿巴泰的悍勇在清军之中有目共睹,从来没有任何明军将领能和他过招之后活下来,这所谓的大顺,到底还有多少这种将领?

  清军有二十多万,这已经是全国之力,就连朝鲜的强征军都算上了,但其中称得上精锐的只有十万左右的满洲八旗兵。

  然而大顺军可是号称百万,就算洪承畴和范文程说的不错,李自成这是在夸大其词,大顺军人数上没有这么夸张,但多尔衮自己估计,五六十万应该还是有的。

  想到这里,多尔衮眉头皱得更深,如果几十万大顺军都是这种战斗力,那到底打不打北京城,还是要从长计议了。

  “叫范先生来帐内商议!”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