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_史上最强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朝。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崇祯皇帝不按套路出牌的那一纸东征山海关诏书,毁于一旦。

  大明重新把山海雄关握在手里,并且重新将长城防线建立得固若金汤,这是多尔衮最不想看到的。

  早先他也在观望,期许着明朝能和从前一样自毁长城,派一个既无能力也无威望的人来驻守山海关。

  但多尔衮再次失望了,被崇祯调来守卫山海关的,是出身勇卫营的黄得功。

  黄得功对明廷异常忠心,其部下号称虎山营,更是曾经大明日暮穷途时威名赫赫的部队。

  黄得功这个人,多尔衮不仅招降不动,而且在战斗经验方面也极其丰富,深受崇祯信任。

  虎山营在山海关一带布置的防御体系,后依托永平府及蓟镇、天津的陆海支援,侧翼也有蔺养成遥相呼应,让多尔衮头疼不已。

  不仅如此,崇祯皇帝还在“京畿—山海关”一带调集重兵,彻底捏碎了满清的入关梦。

  黄得功守山海关、蔺养成任宽河总兵、张鼐为永平府屯驻总兵,杨御藩则入驻蓟镇。

  海上,张名振率组建多年的天津水师蠢蠢欲动,黄蜚也配合朝鲜军,带领重建多年的东江镇时不时在金、复一带搞出点大动静。

  京畿西北,密云总兵马进忠、宣镇总兵高杰等部也都随时可以奉诏北上南下。

  这些将领形成的防御体系,比初年大明所设置的九边重镇更为完善,即便是在崇祯调集京军南下剿匪时,他们也根本无机可乘。

  顺治不过小屁孩一个,主政的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失败以后,心中尽管清醒许多,但依旧有些迷茫。

  他必须带领扩张中的大清前进,但明国已今非昔比,如果不慎失败,也将被内部的政敌们乘机清算

  崇祯皇帝统一内地,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彻底失败的消息传到关外,使得多尔衮明白,他必须立刻决战,否则可能再无机会。

  明清双方都对自己十分自信,都有志在必取的意思。

  明军刚刚统一国内,连战连捷,各将领为朝廷争相效命,而清军也才剿灭豪格之乱,志得意满。

  尽管多尔衮对自己的政治生存地位和大清的前途仍有担忧,但他对自己亲手重建起来的八旗,还是信心十足。

  尤其当多铎以少胜多,击溃多国联军的消息传来,更令清军上下踊跃请战。

  现在清军眼里,如今明军不过是在重蹈萨尔浒之战的覆辙罢了,大清入主天下,乃是大势所趋。

  话说回来,明军上下并不知道联军溃散是他们效忠的皇帝所一手导演,总还是有些担忧。

  不过也就仅限于此。

  自崇祯十七年以来,各地明军常年跟随崇祯皇帝亲征,镇压流寇,平定多王之乱,军改之后,战斗力早已不同以往。

  尤其是其中禁军,更是崇祯皇帝以原来九边各镇边军及辽东钉子户亲手打造的当代新军。

  这支军队,在第一次亲征中崭露头角,随后一发不可收拾,战功显赫,直盖过了宣大两部。

  他们不仅得到了崇祯最好的银粮供给,在装备军械方面,也是紧随如今世界的顶尖水平。

  禁军从上到下几乎全部都是由已经在大明内定居的普通百姓家庭组成,这样的出身,更令他们对崇祯皇帝感恩戴德。

  作战起来,只要皇帝在场,这支禁军又都会换成另外一幅样子,个个狂呼酣战,比之八旗蛮夷也根本差不到哪里去。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这场云集重兵的宁远决战,也就此拉开帷幕。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