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一十章:聪明人的做法_史上最强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惟朝廷马首是瞻,原本名义上的统治,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实际管辖。

  江南一带水比北方还要深得多,崇祯之所以一直听之任之,就是因为不想惹事,反正只要北边还在,江南就不可能翻了天。

  如今北边已经平定,江南的各种势力,自然需要捋一捋,让他们明白自己还在朝廷的触手可及之处。

  退一步来说,就算江南的全体士绅、商人都联合起来,会对朝廷造成什么重大影响吗。

  在如今这个年代,只要皇权稳固,国力强大,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徐百万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已经打算向朝廷服软。

  可这些人不请自来,又不好拉下脸来撵出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曹化淳的西厂和东厂分而治之,已经有了三年光景,虽说还达不到和后者鼎足而立的状态,不过的确是个比较大的制约。

  有了西厂,崇祯皇帝可以随时得知江南的各种消息,也能起到令下即达的效果。

  除了被生拉硬拽着的徐百万,还有各怀鬼胎的王老爷和田老爷这两位大拿。

  这两位手中都握着江南的大型商会,一个靠倒卖粮食起家,一个则是布匹行当冠绝江南,都不是省油的灯。

  自打半推半接了朝廷那个搞银行的活计之后,两人发现这活接的实在是值得。

  一年多下来,分行已经在江南各地开了起来,再加上他们二十家的联合信誉,基本上属于躺着赚钱。

  田老爷和王老爷就连本家生意现在都顾的很少,整天钻到银行里与其余那些家勾心斗角。

  他们本家的利润虽然也很大,可一和蒸蒸日上的银行比起来,那简直就是芝麻遇绿豆,根本不在一个级别。

  当时在京师说的,是三年到五年的利润,现在才一年多的功夫就快赶上当时计划的三五年了。

  他们能想象得到,这个银行要是能一直搞下去,可以随着人口和时间的增加而逐年递增,利滚利,简直可怕的很。

  可是朝廷会让他们这二十家一直握着这么大个摇钱树而无动于衷吗?

  徐百万能在江南做到这么大,可不仅仅是曹三喜关外垄断那么简单,此人绝不是什么好相与的角色。

  哪怕是现在坐在这里和这十九家摆出一副统合战线的样子,可是他在心里想的却截然不同。

  徐百万想的不是如何去和朝廷争夺利润,而是如何摆出一副谦恭态度的去让利。

  要知道,你一个商人争是争不过朝廷的。

  来强硬手段,皇帝可以派兵来强夺,就算和你玩软的,那也有厂卫这些狗腿子把你往死里整。

  再加上这狗皇帝压根不在乎什么名声,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就算强安罪名也要弄死你,你拿什么和人家玩?

  范永斗、曹三喜甚至是钱谦益、福王这些人都血淋淋的证明了,你是根本玩不过现在这位皇帝的。

  既然你玩不过,又为何不选择联合?

  当遇见一位少见文治武功样样都行的皇帝时,最聪明的做法,不是带着全家一块去拿鸡蛋碰石头,而是依附于现今朝廷,共同做大做强。

  徐家在江南早已经首屈一指,徐百万想的也不是田老爷和王老爷这些人一样狭隘。

  随着大明的统一,关外那建州蛮夷覆灭,都是或早或晚的事情。

  眼下的世界不太平,西方三十年内战刚刚结束,到处都是机遇,徐百万起码从被崇祯皇帝拿下的曹三喜身上学到一个教训。

  曹三喜眼光毒辣,还没在中原站稳脚跟,就已经开始抓紧时机面向世界,这是徐百万都自愧不如且不敢放开手脚去做的。

  事实证明,曹三喜的方向实在是正确得不能再正确,刚刚入关的曹家发展的非常迅速,才几个月就成了仅次于徐氏的存在。

  可这样一个存在,他们却是依附满清,站在与朝廷的对立面,朝廷又岂能容他。

  所以很快,崇祯皇帝使上了一切所能用的手段,厂卫、外交,甚至还派兵孤军深入。

  这些所有的手段,都只为了把曹家这样一个未来大患给连根拔除。

  崇祯皇帝除掉曹家看似形势东洲,可一切的根源都仅仅是在紫禁城发出的一道旨意而已。

  即便是发展到了曹家这个地步,在整个朝廷面前,也无异于螳臂当车,更何况是徐氏。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