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为利往_史上最强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样,完全是随性之举。

  回京之后,崇祯皇帝面对军民的恭贺,脑中想的却都是自己临行前对那个女子的承诺。

  想见的人没见到,宫内又到处都是条条框框,有些习惯军中无拘无束的崇祯皇帝,自然喜欢时常下营。

  对于四川的局势,崇祯皇帝已经可以肯定的说,大局已定。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或许在秦良玉去世前,这个局面还不是很稳定,但秦良玉去世之后,就完全成了另一幅样子。

  秦良玉不是那种看见地主士绅就恨不得抽筋扒皮的流民大军,而是整个天下共识的当代名将。

  她与丈夫马千乘创立的白杆军,更曾是天下间数一数二的强军。

  这样的人物,自然是比残暴的西军要受欢迎的多。

  关于张献忠在四川的传言有很多,后世崇祯曾听过西军屠川的传闻,不过并不是很相信。

  无论历史上张献忠是否屠川,他在四川境内有不少民建庙宇是真的,当然他对待乡绅地主残暴,也是真的。

  无论顺军还是西军,在某一件事情上,态度都是出奇地一致,那就对制内文人和乡绅地主的处置。

  文人在顺军和西军都是附庸一般,可有可无的存在。

  李自成可以战前杀牛金星激振军心,张献忠同样在撤兵前杀掉了自己的右丞相,来稳定士气。

  这道理是一样的,不能说他们完全做错了,站在他们各自立场上,这是最好的决定。

  但在崇祯的角度上,这些人或许不可用,或许要物尽其用,总之都不能一棍子打死。

  因为无论要取天下,还是要治天下,你都不可能只靠武将,文臣不可或缺,乡绅地主更不可能杀之殆尽。

  地主士绅们,无论各朝各代,只要还是封建王朝,就如野草一般,除之不尽,杀之不绝。

  你杀了一批,没几年又会生长出来另外一批,所以崇祯的做法,无非是杀一批,安抚、任用一批。

  顺军和西军则不然,对待所有的乡绅地主,他们一视同仁,一棍子全部敲死,但凡被他们盯上,必定是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这样一来,虽然流贼能得到一部分百姓的支持,但却将全天下所有的豪绅地主阶级推向朝廷。

  自古以来,成大事的,没有人是完全倚靠农民阶级,就算是本朝太祖朱元璋,起兵后也是对这些人威逼利诱。

  这有些悲哀,但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以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的农民阶级起义,面对集大成的朝廷,必定会是一盘散沙。

  就算是农民阶级,崇祯也没有放弃,崇祯十七年到崇祯二十年的三年免赋和革除‘三饷’,让天下声息略有恢复。

  在这期间不断的大捷大胜,还有风风火火的军改、土改,打击豪绅等举动,更侧面保证了百姓的生存。

  反观顺军和西军,他们的制度造成一个结果,没有后勤保证的军队,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