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七十六章:中兴、来服_史上最强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朝廷大军面前,不还是被分分钟平定。

  所以很有意思,崇祯回到京师的当天,就接到那些南方文武们死乞白脸的奏疏,内容千篇一律,都是恭贺大明得胜云云此类。

  恭贺得胜只是个幌子,他们的小算盘是个人就能明白,不过是借着这次机会争先恐后地向朝廷表示忠心。

  崇祯看了几份就不看了,这些墙头草历史上是这个德行,如今还是这样,狗改不了吃屎,看这些属于浪费时间。

  他们能这么老实,完全是因为朝廷逐渐有威望了,和忠不忠根本扯不上半点关系,以后慢慢都得给他们换了。

  老实的可以回家养老,不安分的找个理由弄死,也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儿。

  往日里,中原腹地的李闯、曹操们来如自如,鞑虏也是频频寇边,无论什么人的兵马,都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北直隶好歹是京畿重地,被人如入无人之境的来回嘚瑟,皇帝权威和朝廷威严早已下降到了冰点。

  能有眼下这个争相来服的局面,一方面是崇祯朝堂上杀东林杀出来的,另一方面他心里明白,这也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无数将士在战场上不惜与流寇抱着跃下城同归于尽,舍弃性命,就为了这一天的来临。

  朝廷的威严,一是来自皇帝,一是来自于各种战争和政策上的变动。

  而皇帝权威的来源,一方面是祖辈的传承,另一方面则又与朝廷的威严息息相关。

  朝廷能够保护臣民们不受外来蛮族的侵扰,能保证地方上百姓有一个平安喜乐的生活,这才是国家能够稳定的底线。

  朝廷有了这些最起码保证的时候,皇帝威严才能上去,这两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说的实在些,在最近几年的数次大捷之前,很多人想的都是大明怕是要亡国了。

  取代大明的是大顺也好大西也罢,反正只要能过上安稳的日子,那就是普通百姓最大的奢望。

  可谁也没想到,崇祯居然把亡国边缘的大明,在生死关头又给生生拉了回来。

  李自成能在中原纵横驰骋,关外建虏能号称“满万不可敌”,但面对崇祯御驾亲征时的明军时,却都被轻松击溃、歼灭。

  在一系列的杀伐之下,崇祯身为皇帝的威严,已经升到了和开国洪武皇帝差不多的高度。

  不说有可能重新一统的未来,就是眼下这个北服蒙古,东和建州,南灭伪顺的功绩,已经是有明一代自洪武、永乐以来的顶峰。

  说的更直观点,以眼下崇祯皇帝的威望来说,南方的乱象是真正可以一道圣旨全部摆平的。

  真正皇帝的‘圣旨’,不是发下之后你想遵就遵,不想遵就摆着看的,违逆那是要诛灭九族的重罪。

  多年鏖战下来,李自成的大顺已经完全让人失去了信心,恰好这个时候大明有了中兴气象,似乎就是百姓们最好的选择了。

  如果说李自成在被灭之前,一切都还有未知因素的话,在他被杀死的那一刻,大明中兴已成定局。

  既然朝廷中兴是不可阻挡的洪流,何不趁早示好投诚?

  历史上满清入关是如此,眼下也是这个局面。

  可大凡这卖身投靠的勾当,都是讲究个宁早莫晚,这等热灶头,现在不烧,难道等别人都来烧了再过来烧吗?

  所以消息传到四川的时候,那些大西政权的文官武将们已经是暗地里捶胸顿足,想着用什么方法多带点资本投过去,而不是在继续忠于他们的大西皇帝张献忠顽抗。

  无论如何,他们这些本就是朝廷投到大西下的人都知道一个道理,寻新主子决不能等事到临头,兵临城下了才上前讨好。

  这是官场的大忌讳,在官场和沙场混迹这么多年,个个比猴子还精,怎么可能还犯这些低级错误。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