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_史上最强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些非常偏僻,周围没什么大城镇的地区,土路都成了奢求。很多地方甚至没有路。

  这是极为不方便的,百姓们来回赶路,还有商人们想到那里去做买卖,都要受到天气等各个方面因素的掣肘。

  在崇祯看来,这实在是太耽误恢复和发展的进程了。

  在凯旋回京师的路上,崇祯皇帝就定下了接下来陕西、河南两省的方针,除与民修养,利民惠民的政策以外,也要在基层上多下功夫。

  各个城镇要建立基本的装修队,主要负责修路和盖房。

  这些地方上将来的装修队,从属于各个衙门,由当地共推一名有名望的人带领。

  得到朝廷许可文书以后,他们就可以原地上任,招募有家有室的流民在地方上修路、盖房。

  装修队虽然很小,但朝廷上对这个事很重视。

  如果让一些无德之人掌握了装修队,不仅不能恢复,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直观点说,就是钱花了,效果却完全朝相反的方向去走,要杜绝一切能让流贼死灰复燃的诱因。

  厂卫在各处都设有分署,会对此全程监控,他们的情报网也很容易探查出这些各地推举出来队长的真正底细。

  至于开荒的事,兵将毕竟是要保家卫国的,也不能总去做,崇祯还打算成立垦荒队,同样从属各个衙门。

  既能让许多流民找到工作养家糊口,也能利用群体的力量,让地方上迅速得到恢复。

  当然,银两的事儿崇祯皇帝也有考虑,不过恢复问题关乎重大,这个钱不能省,钱就是要花到刀刃上,才能看到效果。

  大约在九月上旬的时候,崇祯率领凯旋的这部分禁军,终于来到了大明京师的郊外。

  在将近五年前,这一带还没有什么建筑,可现在眼前却立起一座浩大的园林,这是工部督建的诸多烈士陵园之一。

  那是当时东征吴三桂之后,崇祯皇帝看着横尸遍野的战场有感而发,当场定下的一个政策,每个陵园都有战亡将士家人组成的陵园留守司管理。

  这个陵园留守司,并非是正经官派职称,他们只是些拿着微薄薪俸,累世照料这些烈士的普通人罢了。

  冯铨还在内阁的时候,这些大工程往往都要经由其手,他的那些小伎俩,全都在崇祯的眼中看了个仔细清楚。

  但为什么崇祯皇帝一直迟迟不去动,而且最后还让他功成身退了?

  因为冯铨贪的恰到好处,也聪明的让崇祯没法杀他。

  他贪,但他同样是对皇权忠心耿耿,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说什么,时候时候不该做什么不该说什么,他都是恰到好处。

  这样的人,比那些伪君子要好得多。

  东林党们号称‘清流’,可他们一样贪,甚至贪的更厉害,更离谱。

  他们却早就对大明朝没了任何君臣之情,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崇祯刚穿越过来的时候。

  那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