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三十二章:上与下_史上最强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对阻力的让步,再到后来征收班匠银的强制性达到顶峰,直至嘉靖四十一年完成全国征银。

  经过这一系列的变化,班匠银从最开始针对落后匠籍制度的进步改革,彻底沦为一种朝廷新征收的税种,实际与提出时的初衷已无直接关系。

  对于明廷来讲,财政又开发出一个新的税种,增加了收入,仅此而已,而对各地匠户而言,反倒更不如初。

  这项制度对朝廷财政的收益是很可观的,去年仅京内的班匠征银便有六万四千一百一十七两八钱之多。

  崇祯皇帝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将成化二十一年的班匠银制度加以完善,推广全国,取代现有的班匠银制度。

  虽然都是班匠银制度,但两者在意义上却截然不同。

  先前的历朝皇帝之所以会铸造出如今这么一个奇葩的班匠银制度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对各方势力做出了让步。

  这些担忧,在如今这位“不要脸”的皇帝面前,根本算不上是任何问题。

  就连堂而皇之的地主税、商人税都能强令征收,就连周皇后的老父周国丈都能派厂卫前去抄家,还有什么是他不能干的?

  也就是四月初到四月十七八日这一期间,朝廷屡屡下发对全国匠户的各项政策,伴随着皇家报社不遗余力的宣传,迅速走进民间。

  起先是福利与优免,而后则是严格的惩处措施,最后更将班匠银制度恢复到成化年间。

  这些接踵而至的大型改革,让天下各方人士又抖了三抖,可鉴于之前那些次的下场,却无人再敢说些什么。

  便是有敢在暗中嘀咕的,此刻怕也已经给厂卫给抓到大牢和诏狱,严刑拷问,屈打成招了。

  总算处理好朝中的各种破事儿,在决定下让工部左侍郎刘宗周为工部尚书以后,崇祯也便没了心思再待在暖阁。

  外头天朗气清的,正是大好时日,老憋在宫里像什么话?

  上次出去还是亲征回来,是时候出去转转,看看朕执掌下的大明江山了。

  虽然,也就只能到京师各处去走一走,看一看。

  打定主意的崇祯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吩咐直殿监的掌印李春,说是让他不要告诉后宫那边儿,免得她们担心。

  李春很快应承一声,崇祯也就乔装打扮一番,带着内厂总督方正化自侧门摸出了紫禁城。

  起初崇祯是想直接去看看,可无奈皇帝出行一次都要大张旗鼓,折腾来折腾去的,步骤繁琐不说,甚至还要惊动半个皇城大内。

  出去一次这么麻烦还不是全部,这其二还是康麻子微服私访计惹的祸,穿龙袍出去能看见什么,得换一身才能体察得到民情。

  康麻子整天微服私访玩的挺开心,以后康麻子微服私访计没有了,后世可以拍一个崇祯大帝微服私访计。

  保准比康麻子那个收视率还高出大半截。

  很快,崇祯和忠心耿耿的狗腿子方正化来到了禁军位于皇城的南军营,还在街上没接近,就看见里边儿烟尘滚滚,杀声震天。

  整个禁军的军营,都透露着军队该有的肃杀。

  经过扩建,这座在京师的军营已经颇具规模,寨墙高大,而且四角和门口都矗立着高高的瞭望塔。

  塔的上面,飘扬着大明的金色玄鸟旗帜,寨墙上也有全副武装的禁军兵士在放哨站岗,目不转睛的盯着街道上的车水马龙。

  “干什么的,军营重地,不要乱闯!”

  崇祯皇帝看见留守的禁军总兵吴启华正在里边儿训斥操练没达标的,心血来潮,就想进去看看,却没想到,被门前一个把总直接用力推住。

  “你知道皇...我家老爷是谁吗?”方正化下意识的脱口而出,差点没说漏了嘴。

  这把总没有回话,却是将手伸到半空,墙上的禁军兵士随即掏出火枪和刀枪,全部对向崇祯和方正化。

  紧接着,他冷笑一声:“老子管你是谁,军营重地,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行,再敢向前一步,格杀勿论!”

  这时候,巡逻的禁军兵士围拢过来,更是杀气腾腾。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