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章:为了大明_史上最强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董琦虽然在京营中颇有威望,但是在这些杀人放火、到处作乱的市井之徒眼里这并不算什么,只有你的手段才能证明一切。

  董琦以前就是市井里走出来的,自然是深谙此道,所以在组建甲子营的当日便从大内向崇祯皇帝借了五十名人高马大的大汉将军,打算先来个杀鸡儆猴。

  崇祯皇帝意思表达的很明白,那就是随你们去做,不说要把战斗力迅速提升上去,起码能让这些人为朝廷所用,到了战时不至于出乱子,那就是有功,这也是董琦敢这么做的主要原因。

  这些消息传出来,群臣震惊,百姓则是欢呼雷动。

  群臣震惊的是崇祯皇帝这么大的事居然都不和他们提一提,据说事先只有内阁首辅魏藻德和王承恩、李若链这些厂卫才知道,这也太不拿他们当回事儿了。

  震惊过后,群臣们对皇帝在朝中坚定不移的狗腿子魏藻德更加痛恨,甚至有些人已经把魏藻德当成和万历年间内阁首辅严嵩一样的存在,咬牙切齿的要除之而后快。

  崇祯皇帝偏偏就是要和群臣作对,他们要除谁,这边就让厂卫保谁,而且是日夜不间断的死死盯着,要是有谁稍微有点异动,厂卫绝对是第一个动手的。

  言官御史们弹劾谁,崇祯皇帝就直接下旨将此人升官封赏,但凡在朝堂上说话稍微有点微词的,一言不合就抄家杀头,甚至有当堂被大汉将军按着脑袋在蟠龙柱上撞成头破血流的,你说气人不气人。

  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都是敢怒不敢言,据厂卫报告,这些臣子最近起码在明面儿上老实得很,除了上朝基本连家都不出。

  相比之下,城中百姓倒是愈发乐呵起来,当今天子真是千古少见的明君,做起事来干净利索,雷厉风行,大有当年铲除阉党的风范。

  景泰年间,兵部尚书于谦改革京营,选精锐十万分十营团练,皆由一名都督总领,号称“十团营”,宪宗年间增设‘十二团营’,由于正德初年十二团营仅选出六万余人,选锋设‘两官厅’。

  后嘉靖年间,废团营与两官厅恢复三大营旧制,可以说有明一代,京营改革都是重中之重,很多皇帝都曾想过,除了于谦精选十团营以外,向来都是烂泥扶不上墙。

  如今崇祯皇帝下旨恢复团营,但只设‘幼军’、‘甲子’两团营,而且没有取消三大营旧制,招募的都是一些流民和罪犯,这又是开了一个先例。

  这几个月的时间崇祯皇帝广开先例,做的事都是前辈不敢做或做不到的,有人说是病急乱投医,也有人说皇帝已经疯了,不过看在寻常百姓眼中,却无一例外都是圣君之举。

  崇祯皇帝在北京进行京营的整改与招募,代州这边却是炮火连天,烽烟遍地。

  讨贼将军、山西总兵、左都督周遇吉自二月二十一日与李自成接战后,战况异常焦灼,山西官军由于得到朝廷后援而士气大振,面对人数高于自己数倍的流贼却不肯后退一步,士皆死战。

  历史上本该在半月前就北上围攻宁武的大顺军,如今却卡在一个小小的代州难以寸进,而且已经阵亡两员骁将,眼见是遭受重挫。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六日,李自成与周遇吉已经在代州沿线鏖战了整整二十几天,代州城却依然坚挺如初。

  “儿郎们,狗官兵要不行了,杀啊!”

  “闯王有令,活捉周遇吉者,赏万金!”

  无数身穿白色箭衣的大顺兵卒听到赏格后已经眼睛通红,忽然后方又是一声炮响,任凭城下尸横遍野,大顺兵也是举起刀枪悍不畏死的蜂拥冲来。

  城头,早已见惯此情此景的周遇吉十分镇静,猛地举刀大喝:

  “为了皇上,为了大明,绝不退缩!!!”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