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_史上最强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色肃穆的朝北京城方向一拱手,正色说道:

  “我大明的皇帝今年刚刚册封了安南几国的国王和都统使,周边诸国之国王、都统使名号亦向来是我朝廷颁赐,却从未听过甚么大清皇帝,究竟是从何而来?”

  施邦耀说话时高高昂着头颅,甚至连布木布泰和福临正眼都懒得瞧上一眼。

  “真是太放肆了,来人!”布木布泰气的花枝乱颤,她本想着给这明国时辰一个下马威,没成想对方却如此顽固,话说的这么绝。

  然而不待她说完,施邦耀冷笑几声,忽地挥手大喊一声:

  “不劳烦了!汝等休要碰我,怕脏了在下身上的大明官服!”说着,施邦耀在一众满清王公贵族震惊的眼神下拿起地上的盒子,高声说道:

  “此为我大明皇帝赠予汝等蛮夷的礼物,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我看如今却也不必,因为这个物件,你们是送不回来的。”

  布木布泰非常疑惑,摆手制止了登上殿的侍卫,凝玉一般的手掌缓缓打开木盒,紧接着便是捂住嘴娇呼一声,盒子落在地上,内中早已干涸的头颅也是随之滚落在地。

  头一次见到这等惨像的福临立即抱住布木布泰,全无所谓的帝王风范,见此,施邦耀也是哈哈大笑,说什么福临的言行举止,甚至都不如崇祯皇帝刚刚出世不久的第八位皇子。

  “拉下去,拉下去!!”布木布泰简直气的嗓子都要冒出火来,想也没想便是挥手让侍卫来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施邦耀似乎早就预料到这一点,一点反抗都没,只是昂着脖子等死。

  就在他马上就要被侍卫带下殿的时候,布木布泰却又是摆手制止下来,她想了想,竟是从脸上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咬着牙说道:

  “如此,还请使臣回去告诉那朱由检一声,就说我们大清皇帝不是和他一样残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天下间的有识之士同样会对我大清趋之若鹜。宁先生的遗孀和家人我们都会好生保护,无论是满是汉,天下间有才能之人都可以投奔我大清。毕竟,大清取代明国,是天命。”

  闻言,一味求死的施邦耀有些吃惊的看着布木布泰,心中掀起了千层浪,不多时,他冷哼一声,挣脱侍卫的手,面无表情道:

  “既然如此,某便告辞了!”

  殿上每一个八旗的王公贵族都想把这耀武扬威的施邦耀撕成碎片,然而布木布泰不许,就连济尔哈朗和代善等人也不许,他们也是毫无办法,只得作罢。

  且不提没死成的施邦耀一路上心中的震惊,马爷这头也已经硬着头皮和五城兵马司的差头接上了头,打算来个蚍蜉撼树。

  远在百里之遥的塞外朵颜地界,一支兵马却也是姗姗来迟。

  大约一月之前,顺治小皇帝福临授多尔衮大将军之职,亲赐敕印,多尔衮这次吃了上次的教训,并未夸下海口说一定能直接入关,兵马也没有带了很多。

  说起来,多尔衮本人对汉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折服,他认为,要想彻底灭亡汉人,根症便是要彻底灭绝他们的文化。

  这次出关时清军号称二十万,实际人数也就是十五万上下。

  从崇祯十七年年底开始,辽左一带大小叛乱便是层出不穷,多尔衮就是因为在甲申年抽干了辽东的清军,这才差点酿成难以挽回的大错。

  所以这次出去,满八旗的主力他就只带着本部两白旗两万余骑,其余数万人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蒙军旗和汉军旗,除此之外,负责运输辎重的包衣们也是成群结队,人数不下三万,就这样,堪堪凑成了十几万所谓的铁骑大军。

  其实说实在的,多尔衮这次出来一是深深厌烦盛京城内新旧两派的恩怨瓜葛,想出来透透气,二来也是听说了朵颜一带都统临死前的汇报,想借用收复朵颜三卫的战功来震慑那些王公大臣。

  刚刚进入朵颜地界,后头一名来自盛京的骑兵便是赶到,面色严肃的说道:“摄政王,圣母皇太后命你即刻收兵返回盛京,有要事相商!”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