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六章 开机仪式_华娱之纵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壕无人性的加持,宁皓又弄了一台胶片机,为了保证照片的质感。

  现在来说,胶片比之数码的效果是要远远超过的,稍微宽裕的资金也允许宁皓稍微任性一下,当然只是一点点。

  唯一的缺点就是成本太高,高到李彧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腿都软了。

  一本柯达胶卷是四百尺,大概可以拍摄4分钟,综合费用在三千左右,一分钟就是八百。

  《石头》的预定片长是100分钟,按素材比例12:1算,最少得要一百万。

  这还不算拍摄过程拍废的以及胶转磁的费用。

  而且新手导演很难把握住胶片的浪费,并不是知名导演就损耗越低的,甚至好的导演对影片的质量更加看重,浪费的胶片比例更高。

  姜闻牛吧,算大导吧,算经验丰富吧,一样没猫用。

  姜闻第二部电影《鬼子来了》就是典型,那时候的姜闻风头正烈,二十四岁就拿到了百花影帝,执导的第一部作品就拿下了金马最佳导演。

  《阳光灿烂的日子》在金马八提六中,一部全由内地人组成的电影,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

  但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影片质量要求非常高,几乎达到了变态的执着,用他的话来说,资金不够?那是制片人的责任,我的责任就是把电影拍好。

  这对观众来说是负责的,但对投资人来说就是个噩梦了。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文艺片,但整部电影用了600本胶片,在当时的内地电影拍摄是首例,素材比例超过20:1。

  更甚的是《鬼子来了》,为了一场戏从美国专门进口了一台特殊摄像机,用起胶卷更是好不心疼,一部戏用了48W卷,接近40:1。

  他曾经这么评价自己:“我导戏基本是赔钱,拍片就跟打仗一样,打仗的目的是为了赢,不会节约子弹和枪支。”

  当时的华艺老板老董不知道姜闻这么坑啊,大笔一挥就把资金全拨给姜文了,拍摄刚过半,姜文就伸手问老董要钱,吓得他都快尿了,两千万资金已经给了,你还要什么?

  没有别的了,要不给你个锤子捶死我吧。

  但那时的华艺是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只得期望影片上映后收回成本,咬咬牙又给拨了一千万,结果没过审,净利润负三千万。

  希望宁皓不要染上浪费这个猫病。

  掀开红布后,开机仪式就算结束了,然后就是媒体采访时间,许是车马费给足了,几家小媒体也没甩脸子走了,给宁皓弄了个专访。

  然后就是皆大欢喜的开机饭了,大家按部门坐好,其乐融融的吃着饭菜,今天不谈工作之谈感情是开机饭一条不变的真理。△笔趣阁小说网△www.haobiQuge.com

  开机饭就是让这群互相认识却没有好好打过招呼的朋友重聚感情的时刻,今天叙旧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工作。

  开机仪式当天是不进行拍摄计划的,开机仪式的第二天才算是开机。

  开机仪式跟开机不一样,就象首映礼跟首映也不一样。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