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五章 主创人员_华娱之纵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央求下,他才将车辆送到这家四儿子店。

  这段广告算是拍摄完成了,两天的时间拍摄了这段两分钟的视频,如果登上电视的时候,或许只有几秒十几秒的时间。

  李彧不关心也没时间关心,毕竟人家给钱了,那他就按照金主的要求完成就行了。

  当然,目前李彧手里的只是视频素材,还需要各种后期工作,例如色彩渲染、提亮、除噪等等。

  这部分工作直接交给逸阳的剪辑师就行,而李彧有别的事,他要去剧组进行新片拍摄了。

  《华夏合伙人》的拍摄计划很突然,类似于脑门一拍的结果,但既然有了提议就得认真筹备,这个故事的三个主人公是有原型的,他们就是新东方教育的创始人,成东青对照的是郁敏宏,孟晓俊对应的则是徐晓平,而文艺青年的王阳原型则是王强。

  这是他们的创业故事,是从恢复高考第二年的1978年开始讲述,直到新东方上市的2006年,横跨近30年的时间要在120分钟内讲述完毕,是个很巨大的工作量。

  最关键的是要讲这个故事讲的不枯燥才是最难的,毕竟,创业本身就不是什么有趣的事情,即便它成功了。

  李彧到新东方郁敏宏的办公室里喝了两天的茶,聊的就是他们的创业故事,相比于郁敏宏的不太热衷,他的同伴之一的徐晓平对于李彧想要把新东方的故事搬上荧幕激动不已,其实此时的徐晓平与王强已经退出了新东方的管理团队,他们合伙成立了一家真格基金,成为天使投资人。

  只有郁敏宏留守在新东方里担任一名职业经理人的职务,《华夏合伙人》中有两句话是对的:

  “成东青是新梦想的核心竞争力!”

  “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

  同样的,郁敏宏也是新东方的最重要的掌舵人,是唯一一个不可或缺的人,这一点是徐晓平与汪强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所以,新东方上市以后,为了防止合伙人成为散伙人,他们自愿退出管理层,但他们的股份依旧保持着。

  这是对三位合伙人的尊重,也是对高速发展的新东方的尊重。

  不过人嘛,都是有私心的,即便退出新东方的他们依旧无法斩断与新东方的羁绊,于是在郁敏宏给他的一个电话后,他飞奔至此。

  本来徐晓平的意思是由他整理下他们的友谊与事业的发展,但被李彧给拒绝了,他拍摄的是电影,不是一部自传,这部电影里会有新东方三驾马车的影子,但也仅仅是影子罢了,他们的故事只是他补充影片的素材,也仅仅是如此。

  于是李彧的这两天基本上是跟徐晓平在交流,当然,李彧说的话很少,他就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在第二天的下午,李彧将听了两天的故事整理出来,然后简略的复述给三人,自然有人很满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