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五章 何不直出取吴会_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顾徽倒不是抱着幸灾乐祸的阴暗心理,他只是从两者之间的区别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对于世家而言,尤其是虞、魏、陆、顾这样以诗书传家的世家来说,对拥兵自重趁乱而起的军事豪强,天然就存在抵触和敌意。

  和世居江东的世家不同,这些江右豪强有些本身并不是江东人,比如程普程德谋,本是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早年在州郡担任官吏,后来跟随孙坚四处征战,孙坚死后又在淮南跟随孙策,直到在虎林战败自刎而死。这些豪强凭借宗族势力的强弱和部曲私兵的多寡,在孙氏集团中分享相应的权利,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在其死后自然也就由其子弟继承其父兄所统帅的旧兵。

  旁的不说,孙策和孙权就是极为有代表性的。这样的世袭领兵制,其结果就导致将领必须解决军队的粮草后勤乃至军械军费的供给问题。换句话说,谁的兵谁养活!

  可是诸将领兵四处征战,总不能一直依靠掠夺敌方来养活自己的部队吧?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实行了奉邑制。所谓奉邑制,就是将领可以在其封邑之地征收赋税,充其俸禄用以军资。比如周泰在孙权接掌江东之后便被任命为春谷长,虽然随着江东战事而调往江北,但春谷及宜春的征赋却是属于他的。当然现在春谷已落入荆州军之手,周泰便断了收入。

  再如孙权初掌江东之时,曾下令合并一些军队,就是因为他觉得这些将领负担不了养兵的费用,合并到一起之后不至于使士卒因无粮草而逃亡。为此一个叫吕蒙的小校尉还四处暗中赊贷,以改善部曲装备,就是为了保全其统兵之权。不过孙权此举还有另一层目的,那便是试图收拢集中军权,因此遭到了一些人的激烈反对,才会有后来这些人背叛孙权投奔李术之事。

  现在比李术更强势的刘琮率领大军攻入江东,除非已经彻底和孙权捆绑在一起的徐琨及孙氏宗亲,其他人怎么能不为自己和家族考虑后路呢?说到底在这一点上,军事豪强和世家们也并无不同。

  而且有时候两者之间的界限也并非那么泾渭分明,世家子弟出任将领者有之,豪强子弟为文官者,也不乏其人。只是出身不同,在人们的眼中仍然是以世家和豪强来看待的。

  然而荆州军军权极为统一集中,这是因为刘琮与孙权不同,刘琮自一开始固然也是收拢部曲以为私兵,但因为他的身份和自己的努力,而争取到南阳太守一职后,便走上了与孙氏父子不同的道路。当时上有刘表为其遮风避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刘琮的发展,但也使得刘琮可以专心致力于组建忠诚于他的军队。

  特别是与曹操的南阳之战,让刘琮在声名鹊起的同时,拥有了一支精锐之师,而他在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