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51章 取长补短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人,神枪手四人击发佛郎机并携带子铳者四人,拨刀手四名。这十六人只负责推车和守车,而不冲锋破阵。

  各兵不许放行李在车上,每四人给驮马一匹搬运行李,而且只有推车的人才能够把兵器放在战车上。最后有管队官二名,一人执车上青旗监督冲锋兵破阵,一人在车后负责掌舵及督兵守车。遇敌则用战车列于前,车上军士击发弓弩铳炮,马上步兵骑马出阵,距离近到和敌军马匹相交时放铳及弓矢,完毕后回到本阵,之后骑兵趁机冲入敌阵砍杀,步兵十人专管割首级。

  赵昺以为俞大猷采用独轮车作为战车也是脑洞大开,改变了常人对战车的认识。但也让人极为佩服,其能在有限的财力情况下大胆的采用了常见的独轮车,且以人力推拉,改变以往由牲畜拖曳的方式。而战车车前装有长矛,轻便易运,车辆本身再加上车上的铳、牌、枪等,总重不过三百斤,以十六人分班推行,遇坑数人即可抬起,即使是崎岖险路也可顺利通行。达到了各车相互配合,行则为阵,止则为营的目的。

  赵昺以为若是战车也分级别,这种独轮战车可算是超轻型战车了,其虽然有良好的通过性和轻便性,但是也决定了这种战车缺陷十分明显。车型小决定了它无法装载更多的武器和辎重,更无法搭载兵丁,选择牲畜拖曳而用人力推拉,决定了这种战车不能进行远距离作战,只能依城而战,以便于获得物资补充。所以独轮车并非他的第一选项。

  后来戚继光调守蓟镇担任北京防卫军统兵,他认真研究了俞大酞建立的车营,认为发展车营大有前途。但他没有保留其独轮车,而是模效古制。造为偏厢车,用以防护军民。车辕长一丈三尺,前后横辕阔九尺,高七尺五寸。厢用薄板各留置铳之孔,轮轴如民间二样轻车。出则左右两厢,次第联络。前后两头辕轸相依,各用钩环。互相牵搭,并以绷布为幕。从中可以看出这种战车很有特点,两头设有长辕,首尾皆可驾马,可进可退。

  另外,戚继光还修造了一种重型四轮战车,高一丈二尺,别用木梯接高一丈五尺有奇。上面装备大小火铳,布置五色旗,视其方有贼以其方旗招呼。听鼓而进,闻金而止,斟酌进退。可以说这是一辆指挥车,并兼具移动火力堡垒的作用,分置阵中加强火力。

  戚继光的每辆战车配备二十名士兵,分为正、奇两队,每队十人。操作战车的为正兵队,随车作战的为奇兵队。在编制上,一辆战车被叫做一宗;每四宗为一局,设一个百总;每四局为一司,设一个把总;每四司为一部,设一个千总;每二部为一营,设一个将官;共有战车一百二十八辆,官兵两千六百余人。所有偏厢车连接起来,能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