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2章 防御新体系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御能力。

  再有两个棱堡之间的中堤,也就是相连接的城墙与过去相比变得很短,以便确保步枪射程能够完全覆盖这一区域。在中堤前修筑凹面堡是为了防止攻城炮对中堤直击,同时也能配置一些火枪手加强战壕的防御。而修建三角堡的目的相似,它只比主堡垒稍低,但可以起到便于主堡垒上的火炮进行越射击,同时三角堡之上的火炮也构成交叉火力的一部分。

  另外隐蔽于两道台墙之间的通路和屯兵所可以作为反击前步兵的掩体,为了防止敌方的纵射,通路间还设置有许多横墙,还可根据需要修成折弯状。而最外围的斜堤是交叉火力最密集的地方,其倾斜角度有助于防守方的火力挥。且棱堡尽量避免采用砖石建筑,即便不得不使用时,外侧也要覆盖厚土。因为土层能够吸收能量,砖石不仅容易损毁而且容易产生跳弹,继而引严重伤亡。

  这样的改进使棱堡不存在火力死角,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攻击方暴露给过一个的棱堡面,防守方则可以使用交叉火力进行多重打击,也就是说任何一面被进攻的墙体都能有多方面的火力进行防御。经过设计的多层防御体系让棱堡形成了一层堑壕防御网,可以对敌进行火力覆盖,使守城战变成了堑壕战。所以其能够挥极大的阻滞能力。

  而赵昺之所以选中棱堡构建防御体系,除了其能充分挥火器的威力外,也有不得已的原因。要知道元军南下时吃够了攻城的苦头,因而在平定江南后忽必烈便下令拆除江南的城墙,可在作战中以步军为主的宋军需要在某处长期驻扎,或是需要固守要点时,不可能事事、天天列阵等待敌军来攻,那样不等战死就累死了,因而需要构建防御工事。

  要知道即便修建一座很小的城堡也非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尤其是能够屯兵的城池,那样工程量不仅太大,而且也没多大意义。所以相同厚度的棱堡正面城墙防御力不见得会比那些拥有高大城墙的城池高,但是这种防御体系便于就地取材,快成型,而城墙上可以用多层火力网覆盖对方,能够以极少的人数打败数倍甚至十几倍的敌人就足够了。

  当然世界上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事务,棱堡同样存在缺陷。要塞攻防战上设计繁复的几何形星形要塞,通过设计规划火力互相掩护,通常能良好的应对敌人的进攻。然而所谓无死角火力交叉,同样是构建在要塞形状设计本身上的。相对于城墙或者城楼,应对火炮轰击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并不代表其遭受攻击后就是无损的。

  攻城方通过集中攻击一个方向,或下定决心在旷日持久的炮击和土工作业后,击毁或者爆破掉其中一个角,整个交叉火力设计就会出现死角。失去火力之后,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