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9章 局势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协商,他还是说服了大家,毕竟盐已经是行朝支柱产业,而谁都知道以琼州的盐产量全体军民天天拿盐当饭吃也消耗不完,主要还有靠外销。如今已经和斡脱商人交恶,断了元廷的财路,若是他们严打‘私盐’,那么自己同样得被困死,更不要说复国了。

  但是起初这帮君子怎么能为斗米折腰呢!于是赵昺又是一顿劝,讲了一番道理,称自己这么做并非只是为了钱,一是让江南百姓能吃的起盐,二是正可借此摧毁敌人的江南的经济体系,三是能通过盐的贩运支援抗元力量。如此一说,众人觉得还能接受,但是仍然心存疑虑。于是乎赵昺只能又解释一番……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逐步在中原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的盐务管理体制,并引入盐引作为管理手段,与此相应统一的商运商销的行盐法也开始广泛试行,盐商凭盐引到盐场支盐,在制定的销售区卖。南北统一后元廷将北方的食盐管理体制推广到南方,江南一时间盐商云集江南,盐价也随之大降。

  元政府垄断盐的生产,每年都掌握数以百万引计的盐,如此大数额的盐,除了极少的一部分供应给皇室、军队、工匠食用以外,绝大部分都用来投入流通过程,换取货币,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好景不长,随着琼州水军的崛起,沿海盐场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且随着琼州盐场的投产,大量私盐开始涌入江南市场,这导致盐开始滞销,盐价大幅下降。

  在座的人都知道,盐的生产都是由国家垄断的,除了生产成本外都是利润。而国家也正是通过定价权控制盐的价格,抛去生产成本外,差价就是利润。也就是说价格越高,利润也就越高,但前提是必须要把盐卖出去。而历朝卖盐的方式:一种是由商人经手销售,即商运商销;另一种则是由国家直接销售,即官运官销,基本程序是政府按照居民人口或户数强行分摊盐额,按额征收盐价,也称为桩配。

  起初元廷只在少数地方实施官运官销,但是随着战争的持续和私盐的冲击,必然导致入不敷出,而盐作为重要的财政收入,他们就不能不把主意打在这上面。在阿哈玛的主持下,开始推广‘食盐法’,施行官运官销。食盐法下,是国家对广大百姓进行直接的、赤裸裸的掠夺,购买食盐成了每个编户齐民必须承担的义务,就连在襁褓中的婴儿也不得面,分摊盐额时不管户口有无减耗,只依原额桩配,逃亡死绝人户的盐额便落到四邻人户头上。

  对于广大百姓来说,盐的流通意味着盐课的不断加重,他们为物价的增长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政府则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收入。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困苦,因而加剧了与国家间的矛盾。与此同时,国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