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59章 访古思今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是的点点头,又问道。

  “自秦汉至隋唐以长安为帝都,从地理上讲关中横穿整个盆地的渭河流域,提供了充足的农业用水。在秦岭和黄土高原两块难以开发的土地之间,土地肥沃,曾有‘天府之国’之说;对外,东侧和山西之间有黄河天险,是秦晋之间天然的分界线;北侧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形复杂,难以被穿透;南侧的秦岭山高水长,合围在一起,关中盆地如同一個要塞易守难攻。四塞险固,沃野千里,在彼时的确是作为帝都的上上之选。”赵昺言道。

  “陛下以为长安当前就已经不宜作为都城了?”邓光荐听出皇帝话中有话,出言反问道。

  “嗯,从大势上而言,西安相对而言利于防守,选择在此定都的王朝,大多起步于群雄割据之时,以关中为根据地,可先令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再适时向东和向南进击,从而进可攻退可守。简单而言就是他打别人容易,别人打他难。但这也使其不利于物资转运,需要耗费巨资才能维持城市的运转,也是自唐后历代皆弃之的重要原因。”赵昺言道。

  “《两都赋》所谓: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晚首之险,带以洪河、径、渭之川。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则天下之奥区焉。”邓光荐点头道,“正是因为长安过于封闭,让它在维持首都运转时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尽管关中地区本身是优质的产粮区,可是在百万庞大的人口前,这点粮食根本不够吃,尚需从外部调运。”

  “不错,关中盆地向东的出口狭长而窄小,从东方水路运粮食进入盆地还要经过险峻的三门峡,此是一条相当漫长的补给线。也正是一个长期困扰汉唐王朝的问题,如果关中受灾或生产力下降,来自东方的补给就至关重要,这还不算在西北维持所需的资财。”陆秀夫接话道。

  “若在王朝强盛的年代,维持这种运输的费用还可以接受。可是到了王朝有衰败的迹象,要保证长安物资供给就没有那么轻松了。且每当西安被战火摧毁,想要主持重建这座城市都很困难。刘秀弃置了长安定都洛阳,我朝也因长安城被战火摧毁而选择开封,也都是因为重建和维持这座城市需要的物资补给太昂贵了。”

  “时代已然不同,在秦汉隋唐年间,东南诸地还没充分开发,占据了关中就能称霸天下。但是当下水运甚至海运业已成为了我朝治理天下和发展经济的根本,长安的物资运输太过艰难,其已经不宜作为都城了!”赵昺点点头,这些重臣们还是十分理智的意识到长安的弱势,而没有默守陈规的想当然,他也是十分欣慰的。

  “河南乃是天下之中,洛阳更是中原之中,道路四通八达,战可四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