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62章 心有芥蒂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选聘为官,增加了汉族知识分子的仕宦途径,也使得儒家思想在蒙古、色目人中得到进一步传播。但可惜的当下当政的是铁穆耳,蒙元大厦将倾,已然难以等到其继位了。

  如此也导致了蒙元底层的儒士通过科举入仕之路,为了谋生只能放下身段自谋职业,正如张颂刚刚所言‘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或隐退乡野讲学’。想想在大宋儒士向来耻于经商,现在都做起小买卖了,可见蒙元儒士生存环境还是极为艰难的……

  “说说汝等的看法,看是否能让朕认同!”赵昺放下奏折,抬头瞅瞅几人眼巴巴的瞅着自己,显然是有话要说,点点他们问道。

  “陛下,北地儒士与江南儒士当今所学皆是朱理之学,因而双方在理念上并无根本上的不同,只要迷途知返,必然可为我朝所用。”陈识时首先言道。

  “以朕所知,北地素来学的是程陆之学,却非朱理之学!”赵昺皱皱眉道。

  “陈主事所言不虚,据属下所知,朱理之学得以传到北地,乃是端平二年蒙古进犯湖广,俘获我朝大量的工匠、百姓及儒道释。其中有儒士赵复得蒙古重臣姚枢救护,被其送至燕京,讲学于太极书院。”马端临为皇帝解释道。

  “在其之前,蒙古人所接触的儒学只是从亡金儒士那里得到的‘章句之学’,而赵复所传基本上是南方最新的程朱理学,其以所学教授学子,从学者百余人,并将所记程朱所著诸经传注,尽录之以付姚枢,从而使朱理之学得以在北地传播。其也被北地儒士称为‘江汉先生’,谓其南学北传第一人……”

  马端临是在收复江南后才入的御前办,此前一直居于临安,他喜好交游,与江南儒士多有交往。后江南沦陷,又有大批儒士被掳掠至北地,待数年后有儒士通过各种渠道南返,因而他得以从这些人口中得知北地儒林详情。

  而赵昺也从其讲述中,获知了朱理之学北传的大概情况。赵复至燕京讲学,事实上解决了南北之间因道路隔绝而不通载籍带来的困难,也引发了轰动,尤其是他将所记程朱的诸经注释交付姚枢后,便使理学的传播又拓宽了渠道。

  在这些“诸经传注”中,首当其冲是南宋以来占据学术主流的理学四书学著作,同时也包括《易》、《礼》、《春秋》等经学著作。使得北方名臣大儒许衡、刘因、郝经等才得以阅读程朱的著作并予以研究。

  而赵复本人的思想见解,大体是主张简易,以直求文王、孔子之用心;主张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为君子之学,以得圣人之心,以止于王道,而不应孜孜于流俗之事功;以国难家仇,严华夷之辨,隐居不仕,独善其身。

  “呵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