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51章 还有此说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止北伐,与蒙元达成和议,以保我大宋万代江山!”朱瑜言道。

  “你相信此说?”赵昺皱皱眉道。这话听着怎么那么别扭,说‘造谣’者是反对北伐,可其又对自己并无恶感,反而听着有些敬佩之意;若说其没有恶意,但又说出北伐要半途而废之言,有质疑圣断,动摇军心之嫌。

  “我当然是希望陛下实现收复中原之志。”朱瑜毫不犹豫地道,“其一,吾已经虚度三十余载,尚是不入流的小官,当然亦想能够立些微功,再进一步;其二,当下朝廷收复失地万里,正是用人之时,许多入选北地为官者皆是官晋一品,我若能留在北地,说不定也能摆脱这监当官的身份,转作亲民官;其三,陛下圣谕说的好,蒙元乃是浪子野心,亡我中国之心不死,只有将其远逐漠北,才能解我中原之危,子孙万代永享太平盛世。”

  “若我朝官吏皆如汝想,皇帝必然倍感欣慰的。可为何又有希望北伐至此结束之言呢?”赵昺点点头,其言中虽有自私的念头,但若是当官的没有了‘上进心’,自己又如何掌控呢?

  “其实那些希望结束北伐的也非是反对陛下之策的,只是希望能够适可而止,免于重蹈当年端平入洛的覆辙,进而导致亡国的悲剧。”朱瑜言道。

  赵昺听了这个理由有些哭笑不得。当年此议起于早在金亡之前,南宋的部分有识之士就曾预言“金亡而中国之忧始大”。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南宋有人提出“守拒河关,收复三京”(汴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的主张。

  而提出这一战略的是时任淮东制置使赵葵及其兄两淮制置使赵范。时任南宋丞相的郑清之支持了赵氏兄弟的构想,目的在于恢复黄河防线,为接下来的战争争取一个有利态势。凭心而论,赵昺也觉得彼时收复三京的构想对于南宋来说,可能是最有利的方案。

  那时蒙古正是兴起之时,大军的野战能力在当时天下无敌,时在决定金国最后命运的三峰山之战中,蒙古军在深入敌境,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也能逆风翻盘,全歼金军十余万。金最后的主力被消灭,完颜彝等名将或被俘或被杀,金国灭亡已成定局。

  可此时金国妄图从南宋夺取国土,补偿被蒙古侵吞的疆土,依然对宋保持军事压力。蒙古为迅速灭亡金朝,则希望联宋夹击金朝。在此形势下,南宋朝廷上下也普遍认识到“蒙鞑豺性,甚于金贼”,又为何做出联蒙灭金的决策呢?

  赵昺以为当时宋朝从皇帝到朝廷枢臣也并非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们也想将防线尽可能推进到中原一带,让即将到来的战争远离本国精华统治区,以黄淮防线为抵抗前线,尽量拖延蒙古南侵时间。

  同时以为面对蒙古军如此恐怖的野战能力,以步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