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36章 方针不变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解决这个矛盾,赵昺知道就是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效率,以解放更多的生产力。但是这个科技薄弱的时代,短时间内让科技出现飞跃式的发展,基本是做梦,这需要十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知识积累及人才的培养才能做到的,正所谓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甘蔗没有两头甜,既要保证民生,又要积极备战,因此赵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而今之际,要么将资源向军事方面倾斜,以保证在数年后一举灭元;要么就是维持当下与蒙元的和平,集中力量发展民生,而灭元战争就只能后延,与虎狼长期共存。

  赵昺当然不甘心放弃北伐,他清楚一旦放松备战,全力投入经济建设,很可能就会陷入当年签订《檀渊之盟》后的境况。臣不思战,军不愿战,民不肯战,导致上下皆不愿意发动战争,军备废弛,军队羸弱,永远的失去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也为亡国埋下了隐患。

  但是完全将精力放在军事方面,放弃恢复经济,也就失去了战争动员的基础,无法支撑庞大的消耗,导致半途而废,重新陷入两国对峙的局面。所以如何平衡两方的发展,即能保证军备,同时又能保证经济发展,保证民生就成了当前非解决的问题……

  赵昺考虑良久,定下‘侧重军事,兼顾民生’的方针后,连续召开廷议和堂议,首先统一高层的思想,坚定灭元的决心,定下阶段发展的方向。而后与众臣商议如何平衡两方的矛盾,经过多次讨论和私下沟通后,终于做出了决议。

  首先,继续扩大和发展海外贸易,这是国家财政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能仅因为些许的不良影响而放弃。同时维持较低的农税,压减徭役,以保证百姓在减免税赋政策陆续到期后,生活水平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保证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为了协调发展,要适当提高参与出海贸易的门槛,遏制无须发展,尤其是严厉打击走私。而朝廷要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防止谷贱伤农的事情发生,常平仓要发挥平抑价格的重要作用,积极收储的情况下,要将农产品的价格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其次,鼓励手工业的发展的同时,朝廷也要建立一批工坊,采用集约化生产,改良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民生所需,从而抑制民间无序发展及产品的价格稳定。以达到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保证军工所需,又不会造成民间无物可用。

  为了解决铜铁等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除了朝廷继续加大资源开采力度,获得新的矿源外,还要适当放开民资进入,以提高产量。且提高紧缺资源的价格,以达到抑制民间需求的同时,可以通过抬高价格促进国外资源进口,弥补国内短缺。

  再有通过朝廷投资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