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45章 非其真意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因而真金再度下旨要李谦尽快与南朝达成和议,以求双方尽快罢兵,为此授予他们机宜之权。除不得割让开封、南阳,释归废帝及重要宗室子弟外皆可相机应允,务必在年前达成和议。

  李谦三人此时皆面色沉重,他们知道旨意虽然授予了他们机宜之权,却也表明大汗对达成和议的急切,自己责任的重大。一旦和议失败,那么回去也必受严惩。且也担心若是对南朝让步太多,必定引发朝臣的弹劾,卖国之名是洗脱不掉的,而彼时大汗一推六二五,他们就是替罪羊。

  “各位上官,我们可不可以一换二,尽快与南朝达成和议呢?”而这时一直在李谦身旁沉默不语的一人问道。

  “李尚书,有何高见?”李谦眼睛一亮道。

  而桑哥与铁穆耳也看向李思衍,暗道怎么把这个人才给忘了。其为南朝饶州府人,德祐元年登进士科,擅于诗词,但隐居未仕。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渡江,遣派武良弼下饶州,遍访贤士,闻思衍贤名,便将思衍任为乐平令。

  李思衍‘顺应形势’出山应征。不久,又授袁州治中,后任国子监司业。后元世祖忽必烈因安南未归附元朝,屡次派遣军队攻打,都没有成功,于是下令礼部出使安南宣招抚谕,命李思衍作为副使随行。元朝使团一行抵安南后,安南国王召见,唯独李思衍不向安南国王行叩拜礼。

  李思衍义正辞严地说:“大国之臣不拜小国之君,礼也。”话一出口,在场的人都大惊失色。安南国王被他的气度所折服,认可道:“敬其主以及其使,亦礼也”。李思衍在安南国王面前,大宣元世祖德威,安南国王对思衍外交能力十分敬佩。次日,安南国王奉写回表,并附上厚礼,赏赐元朝使者,唯李思衍坚持不受。

  回朝后,元世祖斥责正使不该接受赏赐。李思衍又巧妙应答道:“臣不收,全大国之体,其受,安小国之心。”一句话,使元祖转怒为喜,夸奖思衍是个贤能的人才,也给了正使一个台阶。同年十一月,世祖又命李思衍再为国信使,出使安南,宣谕安南国王陈日煊亲身入朝,否则必再加兵。

  再次完成使命后,李思衍诏拜为礼部侍郎兼浙东宣慰使。任职期间,他十分关心民众疾苦,主张宽减关市之税,兴办学校,让百姓过上安乐的日子。两年后,升南台御史,再擢礼部尚书。李思衍为人正直,居官清廉,为政皆有声誉,此次受命同来南朝和议。

  “下官以为当下和议停滞,乃是双方主要在划界上难以达成一致,对开封皆不肯舍去,余者皆据于次。”李思衍言道。

  “李尚书,坐下细谈!”桑哥听之有理,让其坐在自己的下手,又令人布置碗筷,亲手给其斟上酒道,“南朝对于释还废帝也不肯放手,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