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43章 回归本质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想想其后的炀帝三征高丽,开挖大运河,修建扬州行宫等,开支更为浩大,笑笑又道,“文帝尚且如此,那继位的炀帝自然也不会手软!”

  “陛下圣明!”雷妍施了一礼笑道,“史载:大业中年,国用之物,并贷社仓之物,以充官费,故至末途,无以支给。炀帝钱不够花,他就就直接把社仓里的东西卖掉,直到把社仓卖空,以致关中大灾,朝廷再无力赈济,流民纷纷揭竿而起,盗寇横行,举国动荡,隋灭唐兴。”

  “唉,本是为民的善举,但是最终成为恶政,真是让人惋惜。那其后唐应该吸取其中的教训了吧!”赵昺叹口气道。

  “德妃妹妹熟读《唐史》,对于此最是了解,我先喝碗热汤!”这时王德遣人送上新做的吃食,雷妍笑嘻嘻地道。

  章屏只是嗔怒的瞪了雷妍一眼,也没有拒绝,接过话题给皇帝讲史。政权虽然鼎革,但“社仓”这桩变相之税却被继承了下来,仓库由官府掌控,设在州郡而非里社,但正式名称换回了“义仓”——按官方说法,征收这笔税粮的目的,是为了“每有饥馑,则开仓赈给”,也就是防备灾荒,给唐朝民众提供一种生存保障。

  唐太宗时代,“义仓税”的征收方式是按田亩的多少来算,每亩须缴纳两升土地上的粮食出产。唐高宗觉得这种征收方式太麻烦了,每年秋收都得派人去基层查验土地的亩数、确认种的具体是什么,于是又恢复了隋文帝的老办法——按户纳税,最富有的上上户纳粮五石,依次递减;而且不管有田没田,是农民还是商人,都得交。

  武则天时代,“义仓”政策再改,变回按田亩多少收税。唐玄宗登基后,又变更为农户与大宗土地拥有者按田亩征税、商人按户征税……如此这般变来变去,核心动力全在于想要以最小的征收成本,得到最大的征收成果。但遗憾的是,有唐一代,“义仓税”在征收上不遗余力,在使用上却是一塌糊涂。

  唐高宗、武则天时代的“数十年间,义仓不许杂用”,只许拿来赈济灾荒;之后就一年不如一年,“自中宗神龙之后,天下义仓费用向尽”,到了唐中宗时代及之后,义仓里存储的粮食,已被挪用得干干净净。直至在唐德宗的支持下,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改革,暂时取消义仓之税。

  “换汤不换药而已,只不过将仓税并入其中而已!”赵昺叹口气道。他十分清楚所谓两税法,就是将杂税与缺乏正当性的临时性税种,也就是“暂时法外之法”,全部纳入到两税这个大口袋之中,使之成为正税的一部分。杂税之名消失,但杂税的额度不消失,而朝廷却降低了征税成本,提高了征税效率。

  “官家这次说错了!”章屏舀了两勺汤喝了,笑着道,“义仓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