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92章 应时而变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达到羽化升仙,永存于天地间的目的;而释家则是通过修德行善,消除自身的孽障,死后得以升入极乐世界。儒家则是通过修心养性,知道德、明大义,通过经世为民,达到天道。”

  “嗯,五哥儿言之有理。”谢枋得若有所思地点头道。

  “我朝之所以弃释道,而用士大夫治国,也正是因为儒学乃是经世之道,可以安民利国,这与帝王的利益是相一致的,若是两厢背离,则双方就失去了合作的意义,自然也就会终被弃之。”赵昺言道。

  “陛下言重了,现下尚未到如此地步吧!”王应麟听了心中大惊,圣上这番言论若是传了出去,定然是朝野震动,人心大乱。

  “我当然知道,否则也不会在诸位面前说这些话了,只是想说明这个道理而已。”赵昺见众人紧张兮兮的样子,笑笑道。

  “如此便好,惊了老夫一身冷汗!”王应麟抬手擦擦额上的汗水讪笑道。而心中也是震惊,陛下能出此言,定然早有过此想。

  “五哥儿锐意革新,又当如何选择呢?”谢枋得沉默片刻问道。

  “其实儒法也是一直在变革,只是当前默守陈规,思想固化,各派又存偏见,使得当下陷入停滞而已。”赵昺喝口茶接着道,“儒学始于孔孟之道,兴于汉,历时千年历朝历代亦是皆有创新,诸位先生皆是儒学大家,吾也便不再班门弄斧,只言本朝。”

  “吾等不敢当大家二字,愿听五哥儿高见!”王应麟和谢枋得齐齐施礼道。他们知道陛下不喜经史,但是三位师傅皆是当世名儒,在琼州也曾开廷筵遍请儒学名士讲经,应该说小皇帝接受了完备的儒家教育。即便不喜,所学也要比之寻常士子强之百倍。

  “我朝右文,儒学兴盛,名士大家层出不穷。而今占据主流的有三:一则为朱文公的理学派;二则为陆象山的心学派;三则为叶水心和陈龙川的事功学派。而他们又皆是承于河洛的两程之学,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和创新,衍生出各自的学派……”赵昺侃侃而谈道。

  “朱理之学以两程兄弟的‘理论’为基,并吸纳了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以及释道的思想而成。其核心为理,或称道。其以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一,是为太极;理又为纲常之则,人之性也。又以气为第二性,其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兼具有凝聚、造作等性,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而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

  “其提倡‘格物致知’,人要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天理是指仁、义、礼、智,人伦、圣言、事故则是天理的阐发应用。认为: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

  “陆象山自称是因读《孟子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