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71章 如何相制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接下旨到事务部门,让当时即便权倾朝野的蔡京也无可奈何。

  而有人会说三省制度可以称得上是现代制度的雏形,是十分先进的行政管理制度,你一个穿越者应当十分明白,为何还会犹犹豫豫,不是傻,就是傻啊!可身处其中的赵昺却明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与现代的三权分立真不是一个概念。

  三省六部是一个行政整体,而三权分立中三权是平等的,与三省六部是有明确的不同。三省中,中书省起的是议政、草诏的工作,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取代了帝王朝议的权利;门下省则是对相关草诏进行复审,实际上是取代了相权中的部分权利;尚书省则是实际的执行机关,六部则是尚书省中中的执行部门。从中不难看出中书、门下似有议会、监察机关的功能,但实际上还是有着区别。

  首先立法权实际上依然保留在帝王手中,门下的监察功能更像是相权用以对抗皇权的工具。而尚书省作为实际执行机关,似乎被排除出了帝权与相权的角逐。但实际上尚书省与六部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相权与帝权的微妙平衡,尚书主官是对帝王负责,而六部则是对相权的唯命。

  所以赵昺私以为三省六部是同时对皇权与相权的重新整理与分配,并不与三权分立扯上啥关系。且从现代的角度看,三省制似是很科学,但问题是行政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皇帝的权力得不到体现。而尚书省的权力过大,毕竟统率六部的是尚书省,有架空皇帝的危险……

  “伯厚,所言吾也是深有所感,陛下辛劳,则乃是臣子之过啊!”谢枋得叹道。

  “朕疲惫之时也曾想过,君放手以吏治民确可让朕轻松一二,但常有官吏行为不端,以致伤民,而怨朕昏聩,如此也难心安。”赵昺也轻叹道。刚刚他已经放出风声了,自己太累想要将权力下放,可又担心官吏不法而害民。

  “《外储说右下》说: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说在摇木之本,与引纲之网。故失火之啬夫,不可不论也。救火者,吏操壶走火,则一人之用也,操鞭使人,则役万夫。”王应麟言道。

  赵昺对于这些爱吊书袋子的士人们有时真的很无语,常常引用些艰涩难懂的圣人言,若是前些年他听了肯定傻眼,不知其所云何意。好在这些年经过刻苦学习,也能知晓一二。这里人主是指君王,君王的职责是治吏,也就是治官,不是治民。

  这一段话的主旨是讲,君王的职责是管理官吏,官吏的职责是管理百姓,官吏有问题,不能责难百姓,要向官吏问责。百姓那儿有什么事,诸如失火这一类意外,是官吏的失职行为,要问责,而意外失火时官吏的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