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00章 心焦上火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府兵制就类似于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作战任务,军队在一个地方长期屯驻,则需要开荒种地、自给自足,即所谓军屯制度。明朝的卫所制也类似于这种情况,正如朱元璋所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而宋朝实施的是募兵制,赵昺对此更是进行了强化,禁止禁军屯田经商,粮饷、军费、兵器装备等全由国家供应,而这些皆是来自赋税,不足部分就要由朝廷花钱购买。如此虽然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就是沉重的负担。

  不难看出,如果要发起一场战争,一定要先预判战争会持续多久,再根据出动军队的规模计算所需粮草大致总数,从官仓拨付,万一战事延长还得不断补充。毕竟无论是士兵自带干粮还是屯田自给,一旦遇到长期作战,日常粮草供给都无法持续,一定要备足所需的军粮。

  而这个数字往往十分庞大,赵昺计算过动用一个军,以出征十个月计就需要粮食四十万石,约合现在的两万多吨。而此时的上等良田亩产才三石左右,那是十多万亩的产出。这还只算了士兵的口粮,战马所需精料和运粮民夫口粮还没计算在内。

  在正常情况下,大宋占据了富庶的江南,有江东、湖广两大产粮区,所能调配的资源足以支持长期作战。但是战争在哪里打往往无法决定,这也加重了前些粮草供应的压力。尽管赵昺在军中建立了各级辎重部队,并利用水力周转,尽可能的减少征用民夫,以减少粮食的消耗,但在两个战场上仍然动用了大量的州军和三十余万的民夫,已经是战斗部队的倍数了。

  为了节省粮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粮的民夫会先后分批放返,但前线会一直保持一个具备相当规模的民夫队伍,他们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会成为一个很恐怖的数字。除了战兵和民夫外,军中还有大量骡马,其中有需要精料喂养的战马,和粗料喂养的驮马、乘马及驴骡等畜力。

  比如战马,虽然马匹可以就地啃食水草,但还需专门准备饲料。其所喂饲料既可以是干草、稻麦秸秆,也可以是豆类甚至小米。一般来说,普通畜力用干草喂养,战马用草料和粮食混合喂养,以保证作战时的体力。草料和粮食的比例也没有绝对标准,视情况而定。而每匹军马的标准是每天生谷二升,豆类若干,以保证战马体力充沛。

  数万数十万大军人吃马喂,所需粮草的总量不可能精确控制,作战时间更是无法预料,指挥官就必须尽可能多的征集粮草,组织运输。一旦粮草供应出了问题,不必等到粮食全部吃光,当存粮低于一定的警戒线的时候,整个军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战争到这里很难再进行下去了。这时除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