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89章 答疑解惑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四军以最快的速度一路北进攻占了三关,如此不但阻断了敌军来援的途径,也断了这一地区地区北逃的路径。因此屯驻于此的敌军马上陷入外无援军,逃命无路的绝境,纷纷请降。使得我军以最小的代价,得以迅速收复了这片广大地区,四军此役可谓居功甚伟,而同时又保证了西集团右翼及东集团左翼的安全。”

  “陛下,既然我军控制了三关,并得以巩固,为何不兵出三关收复豫西的唐州和邓州等州县,对襄阳之敌形成合围?”这时茶水已经送到,自有人呈上,而大多数人就只能就着水瓢舀着喝了。而有人起身问道。

  “这个问题提的好!”赵昺并没有人因为被质疑而生气,反而十分高兴,这说明他们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动了脑子的,将杯中的茶水喝尽道,“兵家历来以江淮为界划分南北,但是南北通路并没有那么多。最东边没有天险,可是水路纵横,守易攻难。再往西看主要的几条联络南北的干道,淮安-建康算是一条,庐州-六安是一条,再过来商城-麻城、然后就是信阳过三关到孝感,往西还有随枣道、襄阳-荆州,没了,再往西就只有从四川顺江而下了。”

  “大别山横亘江淮之间,东头是庐州,西头是义阳三关。三关通道狭窄,不如其他通道名气大,但却是任何兵家都不敢轻乎的一个节点,有它未必赢,没它一定败。”赵昺又将众人的视线拉回三关道,“庐州靠近建康,三关靠近鄂州,这两地的价值不容置疑,皆是江南的政经中心和军事重镇,关乎着南北政权的战略计划。”

  “所以通过观察对手在三关怎么用兵,用多少兵,就能对对方的战略布局进行预估和判断,进而决定自己的战略战术,说三关是南北双方大战略的一个探测器,绝不为过。那你可明白了,朕为何让你们在此引而不发的所在了吗?”赵昺说完问道。

  “末将明白了!”那军将施礼道,“陛下此次北伐的目的是意在夺取两淮和襄阳,从而改变我朝被动的战略局面,保证江东和荆湖地区的安全。因此兵分东西两路同时展开进攻,东西两集团即互为犄角轮番突破,使敌难以为援。而三关处于两个集团之间,即为互相勾联两部间的通路,同时也是整个战略上的薄弱点。”

  “陛下在第一阶段即令我军夺取随州,就是控制三关,堵住这个战略上的漏洞,防止敌军自此处突破对我军两个集团进行分割,或趁我军兵力空虚之时直下江南,威胁我朝腹心;而在我军东集团取得江东大捷,西集团北渡控制荆湖地区后,进入北伐第二阶段时,四军则可保证两集团两翼安全,同时又可随时增援两个战场。”

  “这时我军对敌军也构成了威胁,若敌将兵力集中于中原,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