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77章 出警入跸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圣驾。在现代领导出行一般都会有警车开道,沿途戒严,禁止通行。古代帝王出行时同样会如此,但这种交通管制叫“出警入跸”,也就是肃清道路,禁止行人通行。

  出警入跸始于秦,而单纯的“跸”,也就是封路警戒,早在周朝便已开始。百姓冲撞仪仗叫犯跸,要遭治罪。《仪制令》,上有四行小字:“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即古代的日常交通规则,意即一般平民百姓要给官员让路,年轻人给长者让路,轻装车要给载重车让路,出城的要给进城的让路。其中,“贱避贵”就是根据等级而定的回避制度。

  太祖赵匡胤也曾规定,“大小官员相遇于途,官级悬殊者即行回避,次尊者领马侧立,稍尊者分路行。”官员出行,凡官职低的官员乘轿出行,在路上碰到官职高的官员,一律都要停下轿来避到路边,官职低的官员本人还必须来到大街边上迎着上级官员的大轿挺身长跪,待官职高的官员过去,方可重新上路。军民人等在街市上遇见官员经过,必须立即躲避,不许冲撞,若有冲撞,将被治罪。官员尚且如此,老百姓更不用说。

  帝王出行时的交通管制更属于“高级别”的,平日里则也有严格系数相对较低的交通规则。就在皇帝祭天的功夫,辎重旅和第一旅大部已经入城,接管了隔城的城防,并在沿途路口设卡、警戒,充当‘清游队’,其作用是清道。当然这并非是宋代的独有配置,而是历朝都有关于道路的明确规定,某些朝代还设有专门的“清道使”官职,负责出巡道路的规划和清理。

  清道的对象有二,一是道路本身,另一是人。

  清路不仅是实施交通管制,清理路上的行人,还有所谓的“净水泼街,黄土垫道”。不过这也并非仅仅处于对皇帝的敬意,而是有着非常现实的必要。当时的干道,没有现代的水泥、柏油路,都是由黄土混合沙石用石碾碾压筑成,在刮风的时候,尘土飞扬,路面被车轮碾压破坏坑坑洼洼。用黄土铺垫修整道路,再泼上净水,减少扬尘,就成了必要工作。

  针对人的清道主要是回避制度。这事儿的处理难度更大,很需要官员讲政治和讲工作方法。因为皇帝既希望老百姓回避,不影响安全和道路顺畅,又希望老百姓能得见天颜,显示天子威仪。因此,回避不等于清场,还得尽可能有百姓在道路两旁跪拜。

  所以,地方官员既要约束百姓,不得惊扰圣驾,又得将民众集中,组织他们于道旁跪拜,充作皇帝出巡布景板,也是最让迎驾的官员头疼的事情。而在这个非常时期,蒙元重新集结的大军距应天府不过五十里,城中虽经过几次整肃,但也难保其中没有蒙元的残渣余孽及伺机刺王杀驾的亡命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