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76章 自找麻烦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年的风吹雨打下,高台也只剩下遗迹了,可他又纳闷那座高台看着更为古老,为何却保留至今呢?

  “陛下,此中是有典故的……”王应麟也看出小皇帝的失望,连忙解释道,“阏伯乃是帝喾之子,商之初祖。传说帝喾带着阏伯出外巡察臣民,来到此地,见这里的人们仍生食,便命阏伯为火正,此地也就成了阏伯的封地,封号为商。”

  “阏伯被封到这里后,终日为火事操劳,他先带领百姓从很远的地方引来火种,为防止火种被雨水或洪水侵灭,便设法积土筑台,建篷遮雨。如此百姓们不但可以到处生火,而且还能让火经久不息,大家感激阏伯以为神,造福于百姓。”

  “阏伯死后,人们怀念其功德,怀着崇敬的心情,厚葬于其生前存放火种的土丘上,并建祠祭祀,并按照当时的风俗,悼念他的人每人都要往他坟上添一包黄土。因而,土丘被堆得越来越大,数千年不衰。又因为阏伯的封号是商,这座土丘从此便被称为商丘,日久便以此为名。”

  “哦,原来商丘是以此得名,朕受教了!”赵昺点点头道。

  听其解释自己也想起来了,奥运会那年他的一个商丘同学却是对取火仪式有所不满,其认为商丘市是我国人工取火技术的发源地,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历史典故与奥运发祥地希腊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西方传说一样古老美丽。且许多活动取火种的仪式是在商丘举行,而奥运会没有举行取火仪式倒也罢了,火炬传递也没有经过燧王陵和曾为人类保存火种阏伯台设传递站。

  赵昺才对此有所了解,但国家阏伯台的认定却倾向于古观星台,用以祭祀火星并观察火星的运行。古代人们为了观测日、月、金、木、水、火、土等恒星的运行,把天区分成大小不等的二十八个小区,称二十八宿,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用来说太阳、月和五星运行所到达的位置。

  其中东方苍龙七宿有一个星宿对着商丘,它就是心宿,又叫火星、商星。据研究这颗星在四千多年前轨迹稳定,每年运行规律不变,它何时东出、何时南中、何时西落,每年再现的时间都非常准确。当时,阏伯就用这种最简单的办法用肉眼观天来定农时、分季节,告诉人们什么时候开始收割,什么时候开始耕种,用以指导农牧业生产。

  商祖契被称为阏伯,也是由于太岁星在卯时出现叫“单阏”,在甲年出现叫“阏逢”,久而久之,观察火星与太岁星的火正就被称为阏伯,后来也就被百姓尊为火神。但是赵昺此时也不想过多解释,显摆自己知道的多,打破多年的传统,那样反而会招致百姓非议。

  因为这事儿还事关于当年太祖赵匡胤在此建原庙的秘辛。因商丘古乃嬴姓赵氏的血缘圣祖伯益主要活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