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60章 危险信息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宰相制度的终结,老朱等于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及三军总司令,成了真正的天下第一人,并以最严厉的口吻教育子孙,决不允许再有“丞相”。

  说道老朱的内阁,赵昺还是略知一二的,其实最早的内阁成员就是作为低品的皇帝秘书存在的,在废除了中书省宰相后,实际上承担了皇帝的政务大秘和顾问。这个职责后来又经过了二次划分,顾问业务也就是提交解决方案的任务划给了内阁,而拟定决策的文书业务交个了司礼监。

  所以说内阁在明朝的政治体系中并非不可或缺的,实质上是文臣和皇帝之间的一条纽带,准确地讲,是替皇帝决策,如果皇帝想拿回来决策权力,自然就没法替了。因而明朝一代,内阁首辅的权力就像橡皮筋,皇帝强势,首辅就弱,皇帝弱势,首辅就“替”的多。

  如此一来内阁发出的声音只能是皇帝的声音,国家的大事小情皆需要皇帝来做出决策,文臣们只是去执行,权力被大大的削减,再难以挑战皇帝的权威。哪怕是明朝最为强势的首辅张居正,“代行”君权的方式也不是制度化的公文,而是通过在地方广泛布置“私人”,形成一个个人关系网,才能把他的意志真正贯彻下去,如果没有这些自己人,他的政令一样出不去北京城。

  以至于到了后世有人说若是大明朝不灭,内阁制就有可能演变成近现代的君主立宪制。但是赵昺以为这基本不可能,或是说是个虚妄的想象,因为老朱早就预留了‘后门’。在明朝的政治体系中,除了文官,还有勋贵、还有厂卫,所以说文官的权力就像海边的城堡,一个浪头就能将其拍的粉身碎骨,皇帝只要愿意便可以轻易的拿回权力。

  赵昺虽然来自于现代的民主社会,但是来到这个世界后很快发现,想要做点儿事情没有权力是寸步难行,尤其是在政治理念和体制完全不同的封建社会时代。从而身不由己的卷入了了权力斗争,而他前世的记忆也让他有意无意的选择了有利于维护自己权力的方式。

  建立忠于自己的武装自不必言,没有枪杆子做保证,参与权力争斗就等于插标卖首一般。赵昺在刚刚建立自己的体系时,尽管还十分弱小就几乎同时建立了他的特务组织,而其作用初时并不是获取敌国的情报,却是用来监视朝中的重臣和侦测政治风向,以便在争斗中获得先机。

  以后经过不断的改组和扩编,现在的事务局已经成了如同明朝锦衣卫一般的秘密组织。侦察的范围也不仅仅是监视臣僚,而是主要除了负责收集敌国的政经情报外,还涉及大宋各地的经济、民生和舆论风向等等,可以说只要赵昺关心的事情皆在他们收集之列,触角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

  但赵昺与朱元璋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