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68章 为吃操心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便秘或拉稀是肯定的。此外军粮还要考虑到军队的特殊性,像在家里那样从容的研究厨艺估计是不大可能的,因此还要追求方便快捷和耐储存。最理想的当然是能带在身上,拿出来就能吃,打仗间隙随时可以补充能量。

  在方便快捷的基础上,军粮也要适当考虑口味,也就是从吃饱向吃好过度。紧毕竟士兵也是人,天天吃粗粮也受不了,且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也确实发生过改善伙食后打胜仗的例子。赵昺还记的大宋朝也发生过‘遗弃粟米山积,而宋军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者’的极端事件。

  吃饭也是战斗力,这个不仅是古代,即便是现代也是有共识的,而有关此的言论赵昺听得更多了,并当做真理般的加以践行。在度过帅府军最初的财政困难后,他的军队也便告别了日日白饭就鱼干的日子,并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也不断的提高军队的膳食费,制定了严格的伙食标准。

  大家都清楚,军队在平日驻扎在营中,开火做饭并非什么难事,但是战时吃饭就是个麻烦事,赵昺也将这个问题提到了日程之上。可他很快意识到在缺乏现代保鲜和生产技术的古代,要解决野战状态下的吃饭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赵昺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古代也并非没有野战食品。如果说踅面类似于现在的方便面,那么鸭肉包饭和现在的盒饭十分接近,这是五代时的陈文帝的发明,他在攻北齐的前夜,炊米煮鸭,然后以荷叶包裹米饭,上面放上鸭肉,分发给每个士兵,当做早饭吃。

  此外,有关的著名军粮有诸葛亮的馒头(带馅)、锅盔,此在川陕等地十分常见,口味自然也谈不上了,但确实方便携带且耐储存,也算得上很实用的发明了;戚继光的“光饼”就更便携了,将和好的面团擀成饼状,然后在炭炉里烤熟,最后中间穿孔,直接挂在小兵身上,饿了就扯两块下来。其根据不同口味还可以加入不同作料,总之是十分靠谱的野战口粮。而馒头这种国民级食品及其来历基本上是妇孺皆知了。

  不过这些都是临时加餐,大多数情况下军中还是将大米或粟米煮成饭或粥来吃。而至于后世军粮的改进,大部分则是围绕着面食进行的。赵昺记的米饭之所以难以做成野战口粮,还是因为干燥技术一直不过关,以致营养缺失,口感很差,知道二十一世纪速冻干燥技术的成熟才得以解决。

  不过赵昺知道明朝军中曾出现过以米饭作为速食口粮的事情,那就是把煮熟的米饭晒干,然后作为军粮运输保存,需要的时候用热水冲一冲就是能吃,口味和营养自然不在考虑之列。总之,古代军队的努力方向是将生火做饭这个环节,尽最大可能从战场上挤出去。

  至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