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5章天下学宫_汉末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口有病,告老还乡。

  星之昭昭,不如月之曀曀。万物都存在于某种限度之中。

  有些事务,不可求之。

  “失礼了。”刘凡对郑玄一礼,然后道:“吾欲在雁门大兴教育,富四方求学之寒士,郑君之道,可传乎?”

  “愿将己道,尽传世人。”

  郑玄应道,刘凡的话让他无法拒绝,向他数学的寒门士子成千上万,他没有能力一一兼顾,更没有能力招收更多学生。

  “太学”有能力招收更多学生,但就读“太学”的士子要么是士族子弟,要么是依附士族的寒门。

  说到底,“太学”是士族的地盘,没有人能染指的了。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这就是“藩篱”。

  郑玄要是没有杜密的支持,也入不了太学。

  “太学”培养的学者,官吏,大多都依附于世家。

  而这时与太学分庭抗衡,极负盛名的“鸿都门学”,被许多清高者所恶。

  鸿都门学创于光和元年,那时刘宏就逐渐意识到自己掌控的大汉正被世家侵蚀。所以创办了鸿都门学与太学相抗。因为建筑在洛阳“鸿都门”,所以以其命名。

  或许就连刘宏也认为,经学是腐朽的。

  鸿都门学是自古以来第一所专科大学,它的创立,打破了贵族门阀,对教育的垄断。

  从侧面将,鸿都门学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产物。

  鸿都门学所招收的学生和教学内容都与太学相反。

  学生由州、郡三公择优选送,多数是士族看不起的州郡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

  由于刘宏酷爱辞赋,鸿都门学开设辞赋、、尺牍、字画等课程,打破了专习儒家经典的惯例。

  本应是选拔寒门子弟,让寒门子弟有出头之路的鸿都门学,却因为宦官的插手,而变了质。

  宦官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对鸿都门学的学生特别优待。学生毕业后,多给予高官厚禄,有些出为刺史、太守这种封疆大吏,入为尚书、侍中这种要职重臣,还有的封侯赐爵。

  鸿都门学,为科举也打下了很大的基础,对历史的意义影响甚大。

  但鸿都门学受到阉宦污染,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许多士子都可能沾上宦官的恶习性。

  出任州郡,便是宦官的党羽,助纣为虐。

  所以不论是被侵犯了利益的士族,还是视其为恶的大学者,都猛烈的攻击鸿都门学。

  骠骑大将军若是能建造一个如鸿都门学一样的学宫,不设任何限制,让华夏子弟可以入学深造。

  郑玄愿意付出一切,开经讲学。

  他开创“郑学”,就是为了世人不再被误导,他之所学难道只是经学吗?

  非也,也有王侯将相之术。

  “善!吾效仿春秋战国时稷下学宫,在阴馆西,马邑东,兴土木建筑天下学宫,凡天下人,不论贫富贵贱,士族寒门,只要显才华毅力,来者不拒。郑君为同辈之尊长,担任学宫祭酒。”

  刘凡心情开阔,扬声说道。

  大兴教育的心思,他早就有了。

  稷下学宫,曾几乎容纳了诸子百家,天下学宫也不会仅限于儒家经学。

  只有在互相吸取,争辩,诘难下,才可能产生百家争鸣。

  那是古今华夏史上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一幕。

  刘凡也希望天下学宫能力促天下学术出现“争鸣”的形式。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