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7章中平元年_汉末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堂上的坐席毫无疑问在前列。

  太师、太傅、太保,是比三公还要高的重臣。都由德高望重的元老担任。

  太师兼文武,太傅主文,太保主武。历朝历代,太师这个官职至高无上,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下来之后,这三个官职一直属于正一品,唐代宰相为正二正到三品。但这三个官职都不掌握实权。

  也有掌握实权的,比如封神演义中的闻太师,还有董卓进京的时候自封太师,总览朝政。

  即便是太师、太傅、太保只是虚衔,在整个东汉,也只设太傅一职,现任太傅为袁隗,袁绍的叔父。

  不管是这个时代,还是后世,站位是很有讲究的,有的官职秩一样,座位却有很大差距。坐错席位,是要得罪人的。

  卯时一刻,南宫殿外,晨钟响起。

  诸臣整理好衣冠,于殿前,皆将率履脱下。按照官位依次走入大殿。

  长长的仪仗从宫内,延伸到宫外。尽显皇家威严。

  此时,刘宏坐在宫殿最深处的九阶陛上。

  “拜见陛下!”

  群臣入殿后,站在宫殿的大道上,双手捧着笏板,对刘宏躬身一拜。

  “众卿平身!”

  刘宏开口回道。声音虽不大,但在这鸦雀无声的宫殿内,却能传很远。

  礼毕,文武百官各自落坐。

  由于此次朝会人数众多,那些官职小者,无席可坐,只能更靠边站。

  “时为光和七年,今废弃光和年号,改元中平,甲子年十月起,为中平元年。”刘宏目事下方,缓缓说道。

  历史上平定黄巾的时间为十一月,改元为十二月。

  这个时期,华夏不用公元纪。而用天干地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于上古黄帝时期,始出于五行。萌芽于西汉,始行于新莽。汉章帝元和二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后世的农历,就是干支纪年法。

  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即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即地支。

  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公元一八四年为甲子年,接下来是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以此类推。

  改元也可称为帝王纪年,最早的年号当属西汉武帝刘彻。刘彻即位之年,即为建元元年。大慨汉武帝很满意自己的这一项发明,在位五十余年,前后一共使用了十一个年号。自武帝肇始以来,从此历代帝王即位,一般大多立有年号。

  诸臣没有想到,天子今日朝会的第一句话是改元。

  这意味着什么?诸臣忍不住深思。

  “恭贺陛下!”诸臣探身说道。

  “黄巾之乱,一度威胁到京师,令朕寝食难安,幸诸将士浴血奋战,平定叛乱,今宣平叛大功者入殿进行封赏,另出西园钱财,犒赏三军。”刘宏扬声于殿。

  “宣平黄巾诸将入殿觐见!”张让走上前去,大喊一声。

  殿外宦官,随声大喊,越传越远。

  不一会,以刘凡、朱雋为首,关羽、黄忠、徐晃、刘表、孙坚、傅燮等走上大殿。

  “拜见陛下!”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