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68章_如果这是宋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旦夕,主事者居然置身事外。贾似道通过关系,撤销了那条混账命令,重新回到军队里,向鄂州进军。

  他晚了,忽必烈的军队已经在攻城中,他得冲破重围,才能进去。他做到了,进去之后在一夜之间就把蒙古军已经打破的两处城墙被全,并用大木栅环绕城墙一周。这种效率从所未见,把城外的蒙古军吓了一跳,忽必烈不由自主地感叹,为什么他的手下没有贾似道这样的能人呢?

  忽必烈的感叹是真实的,他的军队轮番强攻多日也攻不进鄂州,急切中,他命令留守云南的兀良哈台以最快速赶来支援。兀良哈台立即行动,可是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城下被向士壁拦住。至此形成僵局,蒙古无法得手,而鄂州日渐吃紧。

  忽必烈非常苦恼,北方的消息不妙。往常要筹备很长时间的库里台大会不知怎么回事,这么几天居然就要召开了。他的妻子天天派人催他北归,甚至把话挑明到明说的地步——“大鱼的头没有了,在剩下的小鱼中,除了你和阿里不哥,还能有谁呢?你快回来好不好?”

  他的幕僚也警告他,哪怕攻下了整个南宋,阿里不哥如果当上蒙古大汗的话,你也只是个臣子。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为什么还要犹豫不决?

  忽必烈再也沉不住气,正准备撤军,突然间鄂州城派出了使者。

  贾似道要求和谈。

  很多史书很多人鄙视贾似道在这种关头抢先和谈,给蒙古人搭桥,主动丧失利益。这让人说什么好呢?白痴才会这么想!

  贾似道知道蒙古内情吗?不知道;他有没有守住鄂州?守住了;坚强抵抗之后提议和平,在长江天险丧失之后,这难道不是一个很适宜的决策吗?

  仿佛一直打下去,就能把忽必烈干掉一样。甚至不知所谓。

  忽必烈派人进鄂州,装腔作势要巨款岁币,贾似道只答应每年20万两白银,这比当年澶渊之盟时还要少三分之一。蒙古使者当时就郁闷了,我们现在过了长江好吧,就这个价儿?可是一扭头,正看见蒙古军中竖起了帅旗,他急忙下城回去。

  忽必烈告诉过他,帅旗一举,马上回营,全军要北归了。这次的和谈,只有蒙古使者匆忙间扔下的一句活动话——“他日复议。”

  蒙古军急吼吼奔丧似地撤军,让贾似道闻出了些怪味,他派人追击,杀了殿后的乌兰哈达部蒙军170人。贾似道把这一战功夸大,报了上去。

  不管怎样,空前的危机在他的主持下被化解了。南宋上下一片庆幸之声,进而对贾似道本人充满了感激。宋理宗赵昀本人亲笔写了一份诏书,进行官方感激——“……似道为吾股肱之臣,隐然殄敌,奋不顾身,吾民赖之而更生,王室有同于再造。”

  这至高无上的赞誉给他带来了巨大美好的前程,贾似道成了南宋一颗急剧攀升的政治明星。从这时起,贾似道以及南宋有8年的时光在悠游快乐之中度过。

  回望漠北。

  忽必烈在北返的同时称汗,建年号“中统”。这是开蒙古之先河的创举。在这之前,蒙古的纪年一律是“成吉思汗元年”、“窝阔台汗十年”、“贵由汗二年”或者“海迷失皇后称制元年”之类,只有名称加时间,从来没有过年号。

  可见忽必烈是如何的向往汉学,在蒙古人的眼中,他又是多么的另类。没过多久,漠北深处的和林,阿里不可也随之称汗。

  两汗对峙,各自指责,开战在所难免。

  要说一下他们双方各自的实力。阿里不可作为拖雷系的灶主,继承了几乎全部的遗产,手里握有60多个蒙古千户,拥有浑都海六盘山的4万铁骑,拥有散处在川陕区域内原蒙哥的一部分军队;忽必烈的军队要少得多,但长年出征,战力强盛,个人威名远超阿里不可。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