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63章_如果这是宋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迂回偷袭,吴玠就吃过大亏。宋、金当年在这片区域内一共爆发过四次重大战役,导致内三关严重损毁,不可修复。

  在吴玠时期,蜀口兵力在10万左右。到宋、蒙交战时,兵力最多时为七万上下,几乎全是步兵,战马只有几千匹。

  如此兵力如此残关,当蒙古纵横天下百战之师,结局可想而知。至公元1139年前后,蜀口关隘全部被拔除,四川成为不设防之地,东、西两川任由蒙古军出入。而蒙古军在这一年的秋天,更是调集重兵,对外号称80万,攻重庆、破开州,抵万州,直达夔峡。

  下一步很显然,是占据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直破江南。

  南宋彻底慌了,赵昀不再只调孟珙入川,而是命令孟珙以最快的速度,率领本部军马入川。哪怕让京湖一带空虚,也要先挡住蜀川敌军。

  孟珙火速沿长江逆流而上,在归州、巴东一带与蒙古军交锋。他是那个时代最神奇的万金油,不论是在陆地,还是在水面,是川中,还是平原,都百分之百地起效。

  孟珙顶住了蒙古军!

  他一路顶着号称80万的蒙古大军,使其一路沿原线返回,沿途连想停下来攻克重庆都做不到。这一战持续到了第二年的初夏时节,蒙古史书里宣称是因为天气的原因,仅仅是天气,马上就要炎热了,所以蒙古战士才回家度假。

  战争告一段落,工作才刚刚开始,孟珙要把蜀川修复一新才行。

  原来的蜀口关隘不合时宜了,孟珙提出了新的三关概念。他要在夔州设置制置司副使,调关外都统司驻防,负责涪州、万州以下江面孩提,要成第一道防线;以常德府、澧州一带作为第二道防线;以辰州、沅州、靖州、桂阳军、郴州为第三道防线。

  这套方案能防御蒙古军从川东东下,又可以抵御蒙古从云南、广西方向迂回穿插。历史会证明孟珙的眼光有多么独到老辣,不久之后这两个方向都给南宋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破坏如果只需要一秒,那么建设或许要经历十年。孟珙入川百业俱废,要一点一滴做起,这实在是在难了。而这时他身膺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国防事务,也真的没法全身心投入到一时一地的建设上。

  得另找人。

  非常幸运,余玠适时出现了。余玠,字义夫。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侨居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北)。自幼家贫,不务正业。史称“落魄无行,喜功名,好大言。”曾先后在沧浪书院、白鹿书院就读,成绩……中途辍学。

  一般资料里找不到余玠辍学的原因,仿佛讳莫如深有多少内幕似的,其实很简单的一点小事。子曾经曰过:少年戒斗、中年戒色、老年戒得。余玠少年求学,犯了头一条。

  某一天,余同学去喝茶,很可能是当天风和日丽让他精神愉悦,一不留神和茶博士吵了起来。双方都是死催的,火越烧越旺,双方决定动手。

  余同学年少力薄,初战失利。余同学狠辣彪悍,决定再来。他操起了一根木棍……对方死了。余玠只有辍学逃亡。

  去当职业匪徒呢还是选个类似的?余玠选择了后者,他投身到淮东制置使赵范门下,当了一名幕僚。时也命也,正赶上宋、蒙交战,余玠立即脱颖而出。

  前面提到的杜杲成名之战,安丰军之战,杜杲固守三个月之后得到外援,里应外合大败蒙古军。那位外援,就是余玠。事后在余玠的功劳薄上静静地躺着一个显赫的名字,蒙古军主帅叶国大王,这人被当场击毙。

  次年,公元1138的寒冬,余玠守招信军,与蒙古军血战三日,身负重伤,保住城池不失。

  再一年,余玠的伤好了,越想越生气,决定报复。

  蒙古人家大业大手笔大,入驻开封之后,把早就淤塞的河道都疏通开了,开始大造战船,预谋水陆并进攻打江南。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