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16章_如果这是宋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诡谲,他提醒集团内诸位领导,现在我们的船都在哪儿呢?

  赵构还在犹豫,旁边一群人的眼睛已经亮了起来。这群人是特殊的,他们是建炎集团的核心。提到核心,人们觉得应该是赵构、黄潜善、汪伯彦、王渊、刘光世、张俊等等,毕竟按职务看,他们是皇帝、宰相、御营总管、领兵大将。

  可是错了。

  他们都不是核心。黄、汪、王、刘、张等人很有权,但得听赵构的,赵构还在婴幼儿期,所以他有保姆。这些保姆密不透风地围着他,什么事都插手,什么事都能决定。

  比如刘光世升职为节度使,比如和王渊紧密合作调走救命船队,比如随时问讯宰执们的工作,调整政策方向,比如在军人面前作威作福,他们坐着军人站着,他们骑着马,军人到马前声喏。

  在某些程度上,建炎集团这段时间之所以很萎,都是因为这些群人本身就萎,他们是太监。是从前康王府里,陪着赵构一起成长的几位名太监,他们分别是康履、燕珪、高邈、张去为、张旦、陈永锡等等。很没来由的,这群太监里的小弟弟们觉得自己和梁师成、童贯一样,应该军、政一把抓。

  不对,还有财。

  这是最重要的,这些太监们超级爱钱,王渊的船队之所以到了杭州,就是给他们运家产的。这时提到船,他们立即心有灵犀,向赵构建议,杭州非常好,我们去杭州。

  事实上杭州也非常好,赵构列举了一下杭州的数字,发现没有不去的理由。

  杭州山水之美,是北方无法想象的;杭州的富饶基本上是开封富饶的根基;在战略位置上杭州比开封更理想,她处于没有冰封期的长江的外缘地带,在它和长江之间有众多的关联城市作缓冲,其间沟壑水道纵横,女真骑兵将受到空前的阻碍。

  更妙的是,杭州临海,危急时刻可以随时乘船避难。这一点是整个北方无论哪座名城都没有的优势。综合上述,有什么理由不去杭州城呢。

  太监们的建议似乎很英明,但是去之前,还有很多的事要做。首先,江南虽然是那么美好,贸然前去的话,还是有相当的危险的。

  赵构没忘记前几年他爸爸搞花石纲,把江南祸害成什么样,这时国破家亡想去逃难,搞不好会被清算的。这时他清点一下队伍,别说护驾的御营军队了,连仪仗队都只剩下了一张黄扇,混成这样到杭州去,说他是冒牌皇帝倒有人信。

  既然如此,走之前的工作就要多做一些了。根据形势,他决定先认错,很技巧地写了一份罪己诏。看一下内容,他先是“慰抚淮扬迁徙官吏军民”……只是搬家吗,到底有没有搬出来的人呢?对于结果,他“痛切朕心,愧负何及。”

  可是他强调,这一路上他“劳形克己,侧身修行,宅中经远,均布惠泽。省刑薄敛,一毫不扰郡邑。”也就是说,他积极逃难,收获很大,心性随之成熟。无论是住着还是走着,他到哪儿都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好事,一点都没有骚扰所过州县。

  多好的皇帝啊,为了更加深切地体现他的仁慈,他下令外放了180名宫女……这人一直宣称不喜、不近女色,这时仓惶逃命,居然还随身携带了这么多的女人!

  这些虚的做完,还得来点实的,他得处理掉两个民愤极大的败类——黄潜善、汪伯彦。这两人居然也从江北逃过来了,这在当时扬州城外的江边上,真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当时扬州倾城逃难,几十万人困在江边,惊慌失措中,百姓们大骂黄、汪两人,对他们恨之入骨。正在这时,人群里有位官老爷自称姓黄,没等他进一步表明身份具体叫黄什么,几十万人扑了上去,直接把他撕碎了。事后才知道,这人是司农卿黄锷。

  恨到了这地步,继续当宰相是不合适了。其实说起来,赵构也很恨他们,毕竟事发突然,把赵九弟给吓萎了,这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