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7章_如果这是宋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光美死后复归皇权于匡胤之长子德昭……真是一家和睦,雍容揖让,古今之典范大成!

  往下的我就不愿再说了,完全是在浪费纸张笔墨。我们应该做的,是把目光从中国北方的开封向南转,一直越过长江,再越过南唐的都城金陵,溯江直上,来到古之洪州,也就是今天的南昌。

  在那里,也是在公元961年的6月,发生了另一件大事,南唐的皇帝李璟已经死了。而非常遗憾,这时他已经不叫李璟了,而是叫李景。与他最初的本名李景通只有一字之差。因为他已经不再是皇帝,而是“南唐国主”

  李景,当他死的时候,或许会无比清晰地回忆起他生命最初时的印迹吧。他生于安乐,父亲为他准备好了一切,但是却无奈地死于忧患,他应该会想起,父亲临死时仍然对他不放心。那时李昪挣扎着说出了人生的最后一个要求

  ——儿子,把你的手指放进我的嘴里。

  李景不明所以,但还是遵命执行。只见李昪狠狠地咬了下去,把儿子的手指咬得鲜血淋漓。这时,才说出了心里最不放心的事

  ——你要善交邻国,守住祖业,保住社稷,不要像隋炀帝杨广那样自侍强大随便出兵,最后自取灭亡。要记住我的话,你才是孝子……

  可是李景都忘了,在治国用兵这些国家根本大政上没有一件是按照他父皇最后的嘱托而做的。到他死的时候,他的国家已经少了一半的国土,而且四邻交恶,民生贫困,所能暂时保住江山的,只有一条上天赐予他的长江。

  而就是这条长江,还差点让他落入北岸的宋军手里。那是在当年的三月,李景觉得金陵与长江北岸的敌营离得太近,太不安全了,执意要迁都到洪都(今南昌)。可是在迁都的过程中,他的龙舟在长江中突遇大风,直接被吹向北岸,差一点就让宋朝的水军不劳而获。

  历尽周折到了洪都,李景却病倒了,真是生有地死有处,他千里迢迢担惊受怕地来到了洪都,竟然就是为了死在这里。他死的时候万念俱灰,给留在金陵的太子李从嘉的遗命是——再也不要奢糜浪费了,别为我修建陵寝,只要有一个几尺高的坟头就好。我只求在地底下能够重获安宁。

  这是平民一样的临终要求了,可惜25岁的李从嘉无论如何都不能满足父亲这样的要求。他一边大修陵墓,一边上表请求北方的赵匡胤,请给予自己的父亲皇帝的安葬礼仪。

  也许是同样刚刚死了亲人的原故,赵匡胤答应了。李景的尸体被隆重地迎回了南唐的京城金陵,追复帝号,定谥号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下葬于顺陵。

  当年的7月29日,他的儿子,准确地说是二儿子李从嘉,在金陵袭位为第三代南唐国主,从此改名为李煜。

  公元961年的7月间,注定了是一个动荡的年月,在长江之南,第一大国南唐换了新的国主,而在江北,中原的第一强国宋朝,也同样发生了一次震动全国的政令改动。

  没有任何的预兆,宋朝在乱世中国家安危的根本支柱——都城禁军里的高级主官们突然间被大面积地罢免。这些人包括石守信、高怀德、王审椅、张令锋、赵彦徽等人,一个个威名赫赫、忠心耿耿,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他们有过什么反叛的迹象,但是一夕之间,兵权尽解。

  能够想象当时外界有什么样反响吗?严格地说,当时没有人会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脱离了血腥杀戮的五代十一国时期,就算赵匡胤本人都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因为南唐、后蜀、北汉、吴越等等等等国家毕竟都还与宋朝并存,虽有强弱之分,可是谁敢说最后的胜负?而在五代时期,国王与自己的统兵大将之间几乎从来没有过真正的诚信关系。像现在这样,突然之间禁军首领几乎全部罢免,在人们的记忆里,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天翻地覆一样的血腥政变。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