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4章_如果这是宋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则不掉,谁让他的过去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公元960年7月赵匡胤攻灭了李筠回到了开封,几天之后,就发出了诏书,徙原中书令、淮南道节度使李重进为平卢节度使,移镇青州(今山东益都),克日即行。

  这条命令一经颁布,所有人立即就知道了李重进的命运。大家还记得后唐皇帝李从厚、李从珂,以及后晋的石敬瑭这些人的兴亡起源吗?对,就是让节度使搬家。节度使一但离开了自己的根据地,几乎立即就会在路上遭到灭亡。现在只是宋初,谁会知道它有多长的命运?当时所有人都还保留着五代十一国时的思考规律。其中包括了李重进本人。

  但是让他以及所有人都迷惑的是,赵匡胤紧跟着又发出了一道旨令,令六宅使陈思诲带铁券丹书去扬州抚劳李重进,以表示朝廷对李重进的隆重尊敬以及永远爱戴的真诚。

  李重进懵了,事情比较反常。见过皇帝修理节度使的,可没见过有皇帝这么玩节度使的。赵匡胤,你到底要干什么?思前想后,他决定相信赵匡胤一次,准备跟着陈思诲一起进京谢恩,就此做个大大的顺民。可是他的部下们不干了,旁观者清,他们都看出了这是个标准的大坑,跳进去就别想再活着出来。而李重进已经彻底的方寸大乱,有人劝他就听,这下子不仅不进京了,还公然把陈思诲扣留,开始修城练兵,要跟赵匡胤大干一场。

  其实他早就应该这么干了,因为这本就是他一直以来的战略布署。想当初他的“亲信”崔守珣回来向他报告,李筠目高于顶,连北汉皇帝都看不上眼,何况是他李重进。他最应该做的,就是坐等李筠和赵匡胤两虎相争一死一伤,然后才是他出山收拾全局的时候。

  决战的时候到了。李重进寻求所有可能的帮助,他给南唐的皇帝李璟写了封密信,要求李璟看在过去和赵匡胤苦大仇深的份上出兵助战。可万万没有料到,李璟现在是每日里寻章摘句,力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结果连处理国事时也是大大地与众不同,他居然把密信直接送到了开封,让赵匡胤成了最后的收信人。

  还有什么可说的?李重进暴跳如雷,开始加倍的疑神疑鬼,结果适得其反,扬州都监、右屯卫将军安友规再也受不了他,在一天夜里带着几个亲信从扬州跳城墙逃到了开封,向赵匡胤告急。这一下李重进疯了,他怀疑起每一个人,把平时对自己不那么亲切的几十个将官突然抓了起来,不问情由,一古脑都砍了脑袋。

  杀完了人,李重进才松了口气,省心了,这下子应该就没有叛徒了吧……结果真正省心了的是赵匡胤,时任枢密副使的赵普漫不经心地说——李重进仗江淮之险,缮修孤堡,尽采守势。既无恩信,复伤士卒。外绝救援,内乏资粮,急攻急取,缓攻缓取。其亡必也!

  赵匡胤决定缓取,任由李重进在扬州变本加厉地砍自己的树根。直到9月20日,赵匡胤才下令削夺李重进所有官职爵位,在10月21日,下诏再次亲征。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敢轻视李重进的战场能力,调石守信、王审奇、李处耘、宋延渥等亲信大将一同出征。

  但是历史证明,这都是多余的了,战斗力离不开凝聚力,李重进已经人心离散,再也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当年11月11日,赵匡胤亲临扬州城下,扬州城随即陷落。纵横沙场,所向无敌的李重进,居然在败亡时,没有让自己的敌人付出大量鲜血的代价,其失败比李筠还要颓唐。

  扬州城里,迎接赵匡胤的是另一场熊熊大火,刚烈的李重进同样选择了葬身火海,决不留下给敌人示众炫耀的尸体。历史证明,英雄真的只可远观,没法近瞧。你能想象他挥刀杀敌英勇潇洒,可是你身临其境的话,不是被吓着,就是被崩了一身的血……

  最后的胜利者,又一次属于既是英雄,同时又是个没法猜测的复合体的赵匡胤。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