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21章 科举的意义,危险在和平之时_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科举上来的人吧,尤其是北方士子。

  他们在朝中孤立无援,又没有人帮衬着,自然看起来没有举荐的人才好用!

  他们的靠山是陛下,陛下却不曾给他们真正的支持,他们自然看起来不好用……

  可是不好用,就不用了吗?”

  张异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这天下的人才,有天才,有良才,有庸才,也有蠢材……

  科举制度,本就择优录取,哪来那么多天才,能通过科举者,至少已经是良才了!

  只是陛下见惯了开朝那些大臣,以他们的标准去选拔人才,可那些人都是从元末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人!

  用这个要求去治理国家,这不是……”

  张异差点将有病说出来,可最终还是给咽回去。

  不过他说的内容,已经足够朱樉震惊。

  朱樉低下头沉思,张异其实表达了三个思想,其一,科举是君王取士的最好手段,举荐制度,反而后患无穷。

  其二、举荐上来的人才,本身就有结党营私的弊端。

  第三、是皇帝在选拔人才上,太过急功近利。

  张异虽然说得相对客气,只是稍微想一下,就知道他的意思。

  自己真要给完整转述张异的话?

  这家伙真敢说。

  其实张异反对停掉科举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举荐制度会带来相权过大的问题。

  就这一点,也能让父皇警戒。

  “伱果然如……”他抬起头,怔怔地看着张异,却差点说漏嘴,见张异被他话音吸引,朱樉强行改口:

  “果然如本王猜测的那样,请教你肯定能得出不一样的答案,父皇要是考教本王的时候,本王会给父皇建言!

  如果他认可本王的看法,本王就举荐你!”

  张异闻言,点头。

  举荐不举荐是其次,但认识到科举的问题,至关重要。

  只是他自己也不觉得,朱樉能说服皇帝。

  老朱这个人,个性太分明了。

  他这种封建大家长,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认知。

  想要改变这个认知,还真不容易。

  但是如果能改变的话,他大概会高看自己一眼,召见自己吧?

  朱樉解决了一个问题,又问另一个:

  “上次你说的关于武举的改革,又如何说?”

  既然已经说了,张异也不避讳!

  他笑道:

  “陛下大封功臣,殿下可曾注意到一个特点?”

  “什么特点?”

  “除李善长,刘基和汪广洋实在有军功之外,其他文臣皆不得封赏,且文官封赏,哪怕功劳滔天,也止步于伯爵?”

  朱樉闻言点头,朱元璋在制定爵位制度开始,就已经定下了这条规矩。

  文臣不封爵,张异提到的几个人算是例外之中的例外。

  “陛下如此,其实心思不难猜!

  文官掌握相权,如果再封爵,权利太过大!

  这种权力,必须得到制约,而文武权衡,就是陛下定下来的手段!

  除了李善长这个例外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