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4章 儿臣的死期,父皇知道吧_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4章儿臣的死期,父皇知道吧

  南北榜,可以算是张异说过的弥合南北的大战略的补充。

  朱元璋也想过一个问题,如果他想要让南北汉人归心,他需要做点什么?才能将北方汉人失去的民心收回来。

  种痘法的推广,其实算是一次不错的尝试。

  至少在大明刚刚拿下的济宁等地,老朱从地方官的奏疏中,已经能看出一些端倪。

  但是更远的地方,目前还在战争之中,他确实也将这件事放到一边。

  可是得张异提醒,朱元璋意识到,很多政策是需要提前布局的。

  就说南北榜的提醒,如果真等到张异描述中的那位“皇帝”发现了一切,那时候后悔已经晚了。

  “皇帝的公平,士大夫的公平,还是百姓的公平?”

  朱元璋将自己珍藏的地图拿出来,望着久久不语。

  “朕其实也意识到了应天府适合成为长久的都城,只是朕以前没有想过什么弥合南北之事,只是单纯觉得如果把都城放在南方,与国家不利!

  可是张异这番讲解,朕大概明白了!”

  每一个政策的制定,都有制定者的思考在内。

  张异能从后世的角度窥看此世,他的观点具有很大的参考性。

  “长安和开封都被那小家伙给否了对吧……

  大都,朕从来没有考虑过这里……看来,他合该是我大明未来的国都!”

  朱元璋这句话落下,朱标都吃了一惊。

  朱元璋这么快,就接受了张异的看法?他是知道的,哪怕张异展现过如此多的神奇,朱元璋对张异始终有一丝戒心。

  或者说,一个城府深,且意志坚定的人,从不会盲从他人的看法!

  “你怎么看着朕做什么,朕是听不进去别人意见的人,嗯……

  他出的开挖运河这件事,也可以列入筹划之中!还有海运粮食……

  也许,这可以算是维持一支水军建制的借口……”

  朱元璋自言自语,越想张异说得越有道理。

  他原本心目中最属意的国都是开封,毕竟这是宋朝的国都,

  他驱逐蒙古人,再次将都城定在开封,本身就有很浓重的政治意味,但张异说开封的地形劣势,确实是一个难办的问题。

  而长安城这个选择,也在老朱心头划过,盛唐啊……

  每个华夏人都无法回避和向往的朝代,如果能在那里立都,从政治意义上确实比开封更好。

  但迁都并不是面子上的问题,一个朝廷的国都,牵扯到的是大量的人、钱,资源和安全问题!

  长安城如果真如张异所言,那确实只能放在一边,不过大都……

  朱元璋顺着隋唐大运河一路往上,这个地方看着不错,但……也很危险!

  只是如果让他再选的话,他也承认没有蒙古人威胁的情况下,大都确实比长安和开封更好。

  自从南宋后,天下的经济中心不可避免归了江南,建都城,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