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章 我是大明秀才_大明之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章我是大明秀才

  看着成群结队的流民,朱颐垣心潮澎湃,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要把这些人安顿好,要从中挑选出能战的士兵,要把根据地建设起来。

  唯有如此,才能抵御接下来清军的围攻。

  他也不清楚,谢迁能争取多少时间,或许十天半个月,或许三两个月,谢迁就可能被击败,然后就是他自己面对清军了。

  “时不我待啊!”

  朱颐垣叹了口气,扭头就把老爹叫了过来,“别人都忙着,您老也别闲着了,去给流民登记造册,送他们去村里。”

  朱老爹怔了怔,我是都指挥使啊,你小子怎么拿我当书吏用?

  不过朱老爹到底没敢跟儿子瞪眼睛,相反,他也很清楚,确实时间紧迫,耽误不得。

  都说上阵父子兵,他这个当爹的也不能真的就坐享其成……赶紧抄起纸笔,登记流民……凡是登记造册的流民,都能领到五十斤粮食。

  这些粮食也是从淄川大户手里拿到的,谢迁卷走了府库的存粮。但众所周知,大明留下的烂摊子,朝廷穷如老狗,大户才富得流油。

  因此从几家大户手里,朱颐垣就弄到了超过五千石粮食。

  每个流民发五十斤口粮,等着秋收之后,再行授田……之所以没有立刻授田,就是朱颐垣和庞老爷子他们商量的结果。

  此时距离八月份秋收还有一个月多一点,乡亲们辛苦了好几个月,就等着收获,如果此时分田,那地里的庄稼怎么算?

  毫无疑问会造成流民和村民之间的冲突,事情还没办成,就先乱了起来。

  因此朱颐垣的策略是分两步走……第一,告诉所有的村民,这一季庄稼,全归他们所有,而且还不需要缴纳田租税赋,过去的积欠,印子钱,也一并免除。

  让百姓先拿到好处,等庄稼收获完毕,田亩数量也核实清楚,再根据情况,进行分田。

  单独劳力,可以领五亩田地,一个五口之家,以二十亩为上限,其余有立功情况的,可以酌情增加。

  总而言之,这只是个很粗略的方案。

  但是有一点,朱颐垣要求将淄川县的图籍,还有从几个大户家中抄出来的田契,全都送去乡村,要当着老百姓的面,直接销毁,表示旧的枷锁不存在了,一切重新开始。

  朱颐垣很清楚,这件事的成败,决定着他的队伍能不能迅速壮大,因此他决定亲自跑一趟。

  第一个试验点就是原来张家所在的大庄村。

  说来有趣,张至发这一家子,对别的村子不客气,但是自家的大庄村,还是留下些情面,有几十户自耕农。

  甚至准许他们把土地记在张家的名下,借此免税。

  因此当朱颐垣率领着青石集义军,还有数百流民来到的时候,大庄村已经分成了两个阵营。

  差不多八成的佃农,他们站在朱颐垣这边,渴望得到分田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