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节海军大政_清山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训教天下,独有不传之密的诀窍所在啊。”

  皇帝微笑着摇摇头,不置可否的瞟了儿子一眼,回身向惊羽一伸手,女子上前一步,从御塌边的枕头下面取出一个黄皮封匣,打开来拿出一份奏折,递到他手上,“这份折子,”皇帝又对沈葆桢说道,“内中言及,胶澳之地,唯以修船之船坞、及供船之煤最为紧要,朕记得,山东也是有煤炭的?是不是?”

  葆桢心中有点奇怪,这两点难处,都是写在折子中的,皇帝怎么还要问自己?明白了定是要自己当着军机及众位皇子的面,再奏陈一遍,“臣以为,船坞之设,尚不算第一急务,这是因为山东威海等地所用舰船,多为新造之物,因此,并无迫切休整的必要,但无坞则船不能修,修坞作厂之费,固已非小款,而砖瓦木料就地无可取,砖瓦尚可设法造窑,木料则要隔海运于奉省之东沟,即以上岸码头而论,自岸以致大船能停泊之处,长须二里,费用不赀,此皆一成而不再用之费,倘使饷力充足,犹可以人力使之,不过事难多费而已。臣所担心者,乃常用之煤斤,兵马之刍粮,日所必须,不容有所匮乏。”

  “嗯,你慢点说,不必着急。”皇帝听他一气呵成的把这番话说完,额头见汗,忍不住微笑着说道,“起来说话,起来说话。”

  葆桢跪在地上,也真觉得有点身上酸疼了,谢恩起身,又再说道,“煤斤之用,近日天津之煤出大沽口,运旅顺五百七十里,运胶州则一千二百四五十里,是军需之物,水路运送而多至一倍有余,终年日用之数,其中尚有暗中消耗之数,积少成多,岂可限量?”

  “沈大人,请容我请教一句,莱州、潍县各地,不是也有煤炭出产吗?怎么不能就近使用呢?”

  “四阿哥说的极是。但其中另有缘故。”沈葆桢从容不迫的说道,“胶州城去潍县二百四五十里,上游虽有胶莱河,不常有水,虽有佳煤,但旱路何以运去?再一则,胶州城至口百里,水浅处八十余里,只能以数百石民船驳运,水陆辗转,运价又当几何?再说,潍县煤炭只见浮面,未考察其下之多寡、粗细,难逃画饼之谓也。”

  皇帝手托着腮帮想了想,山东是有煤矿的吧?虽然不及山西那么多,但不论质量和产量,都也算得上的中等省份了,“这样吧,许乃钊?你下去之后,和阎敬铭议一议,拟一个条陈上来,看看在山东修一条铁路需费几何,若是划得来,而且国家财政支撑得起的话,就修上一条能够直通码头边的铁路,总不好让山东本省自产的煤炭无用武之地,还要从旁省另外拨转——这样的成本也太高了。”

  许乃钊点点头,“皇上见教极是,总要山东威海等地的火轮船,不用依靠他省调拨之煤,就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