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3节 借势生威(5)_清山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看得出来,不通之处仍在,足证为原作。”

  品评皇帝不通,虽明知是不妨事的,亦不宜出口,曾国藩抿抿嘴唇,沉默不语,暗示为一种规劝。

  “涤生,你看这一句:‘莫羡东门祖道轮’,难道连羡慕都不行了吗?”

  听翁心存咬文嚼字,足见对这首诗很在意,曾国藩斟酌着语句,出言很谨慎了,“我想,这个羡字没有什么特别的深意,这里要用仄,羡字去声,读得响。”

  “皇上的诗,也用得着讲声调吗?”

  “爹。”翁同书也觉得需要劝阻,这样的话传到皇帝耳朵中去,如何了局?所以在一边为皇帝辩护说道,“前一阵子,皇上还特意到南书房要过赵秋谷的声调谱来着。”

  “好,不谈这一句了,涤生,我问你。”翁心存的脸色有点发红,“汾阳廿四考非伦,是用的什么典故?”

  ‘……汾阳……’一句用的是平定安禄山之乱的汾阳王郭子仪的典故,他当年久任中书令,历经二十四次考绩,以年资而计算的话,翁心存道光二十年任大学士揆席(也可以算作是拜相),不能算做是‘非伦’;所以言者,是彼此相业不同。郭子仪身系唐室安危二十余年,这一点是翁心存怎么也比不上的。

  曾国藩当然明白,翁同书也清楚,只是这样的话如何能够出口?当下再做劝慰,“老师又何必看得这么认真?”

  “不,要弄清楚。因为皇上虽然诗文极少,但正因为少,所以每每另有深意,我非得弄清楚不可。”

  这样的话曾国藩没办法接口,他也不清楚皇帝是不是措辞不当,只好保持沉默。

  翁心存只觉得额头上的血脉突突跳动,一阵阵觉得心悸,脸色也不是很好看了。翁同书在一边看见,吓了一跳,“爹,您不舒服?来人,来人!快点找郎中来,老爷不舒服!”

  好一番鸡飞狗跳墙之后,从同仁堂请来的大夫留下药方,由翁同书陪着出了府门,再转回房中,翁心存的咳嗽已经止住了,“你和涤生在这里,我有几句搁在心里的话,不吐出来,只怕日后真要带到地下去了。”他看看左右说,“叫大家都出去。”

  翁心存原配早丧,身边只有两个姨太太伺候,听老爷吩咐,众人不敢不听,带着丫鬟、下人回避出去,翁同书亲自查看一遍,确认绝无隔墙之耳,又回到书房,端一把椅子放在他的左首,这是为曾国藩预备的;自己取了一把小板凳,坐在父亲右腿边,这样离得近了,他说话也可以省点力气。

  “我原本想照涤生所说,行以退为进之法,觍颜厕身庙堂。皇上若是准了呢,自然是极好,我也可以偷得浮生一朝闲,享一享含饴弄孙之乐;若是不准,也没什么。少小离家,故乡的一切,早已经渐次远去,便是埋骨京师,也不为异乡之鬼。”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