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节山东大案(4)_清山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过姓名,刘班头便是刘文明,听完对方的名字,故作一愣:“崔荆南?请教,前数日我家老爷接获省里的公文,有一个同名之人在……”

  崔荆南此番到山东来本是暗查冒赈之事,不过这等事从来便是瞒下不瞒上的,更何况福济早有书信往来送与项进,提醒他朝廷有道员下来,行事之间多加小心。这一次刘文明指派人做了这样一番动作,偷去崔福典当来的银子,又亲自登门奉还,都是有所来由的。

  果然,一句话出口,还不等崔荆南说话,那个崔福立刻接口道:“正是我家少爷呢”

  刘文明赶忙站了起来,规规矩矩的磕下头去:“卑职,山东泰安州莱芜县治下捕快刘文明,给大人请安”

  崔荆南有心否认,其势已然不及,只好端坐如仪,受了刘文明的一礼:“刘大人请起。”

  “不敢,大人称呼我老刘就是。”

  “那好吧,”崔荆南也不勉强,七品知县也只能算是风尘俗吏,更何况像刘文明这等人?只是自己身份被人知道,接下来怕就是要从暗访转为明察了,自己孤身一人,这县里人员复杂,项进经营有年,自己怕是很难能够得到什么人的助力,倒要认真对待了。

  一念至此,他对刘文明说:“老刘啊,本官这一次到贵县来,本是为观风察吏。近日以来在贵县,及附近平阴县城之中见到远路而来的灾民络绎不绝,更有两处所开粥厂、救济棚等地,可供流民安置,也可以看得出来,贵县在安抚百姓之上,倒是做得很齐全啊。”

  “多承大人错勉,卑职不敢当。”

  “只有一点,我前几日在平阴县中走访,观察到县里开设粥厂,所分发的粥米,竟然不及县中的士绅个人所开设的粥场每天供应及时,粮米适中。是因为钱粮不敷使用吗?还是其中另有别的缘故?”

  刘文明楞了一下,遗憾的摇摇头:“卑职不敢欺瞒大人,这一段时间以来,山东各地粮米价格因为天气大旱而略有增长,再加上一些费用,省里和朝廷拨下来的救济款项,早已经花的光光。不提旁的,只是每天里三班衙役出外巡视,抓捕流民中的窃贼,大老爷升堂问案,文字笔墨功夫,也都是要花钱的。我家大老爷又万万不肯加重百姓捐税,所以,这粥米浓稠程度,也就只能是每况愈下了。”

  刘文明是莱芜县的捕快头子,县里的公帐却知晓得一清二楚,反倒让崔荆南觉得不妥,当下更加详细的追问了几句,诸如移交多少;新收多少;开支多少;现存多少。举凡能够问得到的,一样也没有放过。

  谁知道刘文明竟似乎是一切熟悉的样子,回答得熟极而流,几乎听不清楚。但越是如此,崔荆南越不以为然,百凡庶政所恃的财用,他这样的刑名胥吏居然能如此知其详,可见莱芜县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