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8章 大宝和小宝(一)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觉民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忧愤国家被欺辱,1899年夏天,他东渡日本寻找救国之路。之后返回上海,参与《亚东时报》编务工作。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慈禧太后等顽固派的卖国嘴脸暴露无遗,刘觉民受到极大震动,从维新梦中醒来,开始秘密反清。

  1901年,刘觉民在《国民报》发表《正仇满论》,被清廷追捕,流亡日本。1902年上半年,他回国加入《制言》杂志,近三个月,为忠义军募款属于‘反清抗俄’活动的一部分,‘反清抗俄’活动由爱国人士汪康年、唐才常等人筹划召集,总部设在上海英租界的张园。

  自从报纸不断报道忠义军抗俄事迹后,各家报社发现,但凡有关忠义军的新闻时,报纸就非常畅销好卖,不仅那些识字的中国人争相购买、有人甚至仅仅因为想看忠义军的第一手消息而订阅全年,而且,很多不识字的国人也会买报纸,因为他们想看关于忠义军的图画。

  中国人被洋人欺负的很了,看到有一股人马杀洋人,还总是能取胜,心理上受到鼓舞,精神振奋,茶馆酒楼里面不仅都订阅了报纸,供那些顾客们评论畅聊,很多说书的,也都编故事讲忠义军如何杀敌,总是能博得满堂彩。

  有新闻报道新闻,没新闻编写故事,反正老百姓爱看。‘反清抗俄’活动的召集人汪康年,本身就是《申报》股东之一,他与唐才常、章太炎等人商议提出给忠义军募捐,得到了业内不少同行支持,因为朝廷对忠义军采取了敌对立场,南方的报社胆子大些,还公开宣扬,北方的报社就隐晦很多。

  袁世凯亲切接待了女儿的客人,他言谈中流露出的某些态度,让刘觉民比较高兴,相谈甚欢,然后刘觉民提出,请袁世凯帮忙,将募捐来的部分银两送去东北。

  袁世凯看看刘觉民和女儿,道,“我刚收到消息,沙俄正在进攻忠义军,他们已经几近撕毁合约,正在向满洲增兵,此次围攻忠义军的的沙俄部队预计有七八万人,忠义军此刻非常危险。”

  袁璇祯和刘觉民听了,当即脸色大变。

  ……

  张宗昌生于光绪七年二月十三,由于这一天是上元节,因此家里给他起了个小名,叫“灯官”。张宗昌幼时曾接受短暂的私塾教育,但少年时代的张宗昌,经常衣食无着,饱尝挨饿受冻之苦。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胶东一带又遇荒年,民不聊生,张宗昌逃荒关外,在东北流荡期间,他打过零工,扛过长活,给老财家放过牧,也与扒手、胡匪为伍 。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张宗昌应招到中东铁路当筑路工,又当装卸工、扳道工,由于他身材高大,勇于干重活,宽厚大度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