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4章 应对(三)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应对英国可能的进攻,蔡锷负责京畿地区和天津,刘老疤负责东北,段祺瑞去山东,林重去上海。

  离京前,林重和袁璇祯夫妇去袁府吃饭,见到老袁,林重想起袁克文对他说的事情,忍不住想笑。

  自从见到李月后,袁克文真的展开追求,几乎每天都到林府吃饭,因此,林重知道了老袁让袁克文写一篇文章,赞颂北洋军的事情。

  ‘赞颂北洋军的文章?写什么?你们打过什么仗?甲午战争?’,听到袁克文这样说起,林重大笑,道,“二哥说话太不客气了,这话太噎人了,让老头子多伤心啊。”

  袁克文笑道,“我写忠义军是真情实感,觉得应该写出来,如果让我写北洋军的好话,可难为死我了。”

  但几天前,报纸上还是出现了称颂北洋军的文章,讲述北洋六镇如何艰苦训练,军纪严明,成为国防军后,如何英勇剿匪等等,只不过没引起什么反响。

  吃过饭后,老袁和林重到书房,得知他明天就离京,老袁交代林重,“必须克制,尽量不和远东舰队发生直接冲突,我国需要和平。”

  林重点头同意。

  自从北洋方面判定林重会参加总统选举,袁世凯已经认认真真地将林重当成了对手。

  夺回国库财物后,又让袁璇祯离了职,虽然此时的财长徐有才仍然是忠义军的人,但财物由内务部保管,财长就成了摆设。

  下一步,老袁也有计划,一步步将林重的势力压缩,他看着自己的女婿,如果他没有那么大野心,能配合自己工作,该多好,可是这匪首卜卜楞楞,不驯服啊。

  翌日,林重和段祺瑞离京,在南下山东途中,经过沧州,看到津浦线修筑工地,看到了在工地上忙碌的詹天佑和孙中山。

  林重和段祺瑞问了施工情况,詹天佑说一切顺利。看着庞大的筑路队伍,林重问道,“工人们的吃住怎么样?工钱给的怎么样?”

  孙中山道,“都能吃饱,住的工棚条件差一些,都是工人们自己搭建的,工钱按月结算,月底都能及时给付。”

  “这条铁路的修建,也能让沿线民众多赚些钱,改善民生啊。”段祺瑞道。

  驻扎在山东的是十七师,师长是原北洋第三镇协统吴凤岭,也是一员悍将,林重检查了部队训练情况后,赶去青岛。

  段祺瑞留在济南,之后,他将去东营,部署军队对海防御作战。

  几天后,林重在德国公使馆武官弗兰克陪同下,来到青岛。

  1897年11月,两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遇害。11月13日,即教案发生后的第12天,德国派军舰多艘,强行占领胶州湾,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德《胶澳租界条约》。

  林重一行赶到青岛时候,昔日籍籍无名的胶东渔村,已经变成一座城市了。

  德国在这里修建了海

  请收藏:https://m.shuxiangj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